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重生我的大學時代?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查找最新章節!
江飛宇看完,把小提琴遞到了李婉依手上。
李婉依根據郭明誠所說的內容,倒是能在琴上驗證大半。
其他的幾項,受限於專業知識,李婉依也估不準,暫且隻能相信郭明誠這個行家吧!
江飛宇問道:“老郭,上次聽你說,這把琴是一位叫盧安然的老先生祖上傳下來的,按理說這琴是國外產的,怎麼成為這位盧老先生的家傳之物呢?”
倒不是江飛宇不相信郭明誠的眼光,就是實在好奇,才有此一問。
“說來話長,這把琴說來還有一段典故呢......”
郭明誠打開話匣子,一一道來。
清末後期,隨著《辛醜條約》的簽訂,當時的外國人在華獲得了諸多的特權。
這吸引了大批的商人和傳教士來華淘金/傳教,其中就有一位來自意大利的切爾斯.塞西利奧神父。
這位切爾斯神父除了是一名傳教士,還是一名小提琴愛好者,這把琴就是由他從意大利帶到了中國。
這位切爾斯神父來華後,先是在帝都的教堂“掛單”。
後來在來華的商人和信徒手中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後,在滄州建立了一座小教堂,算是紮下了根。
某一年的冬天,一個不到一歲的男嬰被遺棄在教堂門口。
常年的戰亂和天災導致民不聊生,這種遺棄親生骨肉的事情,在特殊年代裡司空見慣。
就這樣,男嬰被教堂所收養。
因為男嬰身上什麼身份特征也沒有,連一張紙條都沒有,所以男嬰就跟隨教堂的雜役盧老倌一個姓。
盧老倌給男嬰取了個名字,叫做盧見雪,寓意見雪的天氣撿到他。
盧老倌大字不識一個,取名字也是難為他了。
在7歲以前,盧見雪都是教堂裡的一個小雜役,跟在盧老倌身邊,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
7歲那年,切爾斯神父意外發現盧見雪有很高的音樂天賦,就開始教他拉小提琴以及基礎學科的知識。
這孩子在音樂上確實有很高的天賦,練習了2、3年後,拉琴的水平已經比切爾斯神父還要好。
這把琴也被切爾斯神父送給了盧見雪。
又過了3年,年邁的切爾斯神父因為一場大病,蒙主的召喚——嗝屁了!
教堂被新來的神父接管。
新來的神父帶了仆人一起過來的,盧老倌和盧見雪作為舊人,都被趕了出來。
兩人一下子失去了飯碗,而且盧老倌年老體衰,基本乾不了什麼重活。
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了盧見雪身上,可他一個13歲的半大孩子,也沒什麼謀生的手段。
好在切爾斯神父死前給了盧見雪一筆路費和一封推薦信,推薦他到帝都的教會學校學習。
盧老倌和盧見雪商量了一下,兩人最終還是來到了帝都謀生。
盧見雪憑著推薦信和流利的英語、意大利語,順利地進入了教會學校學習,並且靠著一手拉小提琴的絕活,找到了謀生的手段。
當時的貴族和商人都喜歡舉辦宴會,宴會上就少不了樂器演奏。
盧見雪雖然年齡小,但是拉琴的水平還是不錯的,主要是在民國初年,也找不到幾個會拉琴的人。
靠著兼職拉琴的工作,盧見雪跟盧老倌兩人勉強在帝都生存下來。
6年後,盧老倌也去世了。
盧見雪操辦完盧老倌的後事,再無牽掛。
拿著這些年攢下的錢,帶著這把小提琴,隻身赴伯明翰音樂學院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