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
“自己什麼時候照顧過沈君蘭了?”
“除了幾次順風車,以及沈君蘭現在在自己公司暫時工作,好像沒有了吧?”
雖然腦子裡一頭霧水,江飛宇還是趕緊謙虛地回應。
江飛宇不知道也正常。
昨晚沈君蘭回家後,把江飛宇對她的一些照顧都對父親說了。
特彆是江飛宇無私幫助周大爺尋親的這件事情,讓沈建軍這位將軍也很受感觸,他對江飛宇的印象好了一大截。
剛開始,沈建軍也擔心江飛宇是為了接近他女兒才做了這麼多的事情。
後來知道江飛宇有未婚妻了,而且沈君蘭跟江飛宇未婚妻關係很好後,這才放下了戒心。
“來之前,武濤有跟你說是什麼事情了吧?”寒暄完了,陸國安把話題引到了正題上。
江飛宇說道:“嗯,武濤說是一套導彈係統需要升級算法,但不知具體需求是什麼?”
“來,你看,就是我們身後這套攔截導彈,這是我們導彈研究院設計的一款中、短程攔截導彈,目前還沒開始投產,試驗代碼是‘風阻-SD-2型’,這款導彈係統主要攔截對地攻擊的中、遠程彈道導彈......”
陸國安簡單介紹了這款導彈的一些基本參數和應用場景。
陸國安講的東西,很多都是軍事方麵的專業術語,江飛宇聽得半知半解。
有時候,確實是隔行如隔山。
不過,核心需求江飛宇倒是聽懂了。
這套風阻-SD-2型攔截導彈,由雷達、通信中繼站、指揮中心、8聯裝導彈發射巢組成。
一般作戰
的時候,由多部雷達車、一輛同時具有通信和指揮功能的指揮車,以及6-10個導彈發射單元(8聯裝發射巢)組成中低空防禦體係。
目前這套攔截導彈係統的最大跟蹤目標是6,有效跟蹤目標是2。
而沈建軍代表的軍方,希望把這個最大跟蹤目標提高到12,有效跟蹤目標至少是6個以上。
從問題本質上來說,在實際作戰過程中,侵入目標被雷達捕捉到後。
由導彈係統根據當前的目標的高度、攻擊方向、距離、速度等參數,來計算攻擊值。
因為侵入目標的速度、高度、攻擊方向等參數,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
係統要不停地計算並且修正,才能得出一個最佳的攻擊時機。
一旦第一波攻擊沒有奏效,還要持續地修正並繼續攔截。
這個計算邏輯是非常複雜的。
特彆是侵入目標不是一個,而是多個後。
這個計算量就不是幾倍地增長了,而是成幾何倍地增長。
問題就在這裡,導彈研究院擅長的領域是戰鬥部(彈頭)、彈體結構係統、動力推進係統和製導係統等方向。
計算多個跟蹤目標,以及分配最優攻擊目標,這些係統算法問題,就不是研究院所長了。
當導彈研究院把目光放在其他兄弟科研單位,以及國內幾所主流的軍工和計算機類高校時。
幾個月前才奪得全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一等獎的江飛宇,就進入了導彈研究院的視線。
特彆是江飛宇名下公司擁有的一些先進技術,都有成熟的案例和產品。
本身這些技術都離不開底層的算法。
導彈研究院解析了飛宇科技、宇依科技一些係統版本後,就能掂量出江飛宇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