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非洲市場(1 / 2)

您可以在百度裡搜索“重生我的大學時代?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查找最新章節!

胡任達的公司紅紅火火經營了幾年,也不可避免遇到了發展瓶頸。

核心原因還是市場上的同類競爭者多了起來,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這也是胡任達旗下公司市場份額逐漸萎縮的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市場又會倒逼銷售商和生產企業降價。

產品的出廠價格降低了,市場份額又減少。

這對於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根逐漸收緊的繩索。

特彆是今年4月份以來,三?峽?大?壩開始閉攏蓄水,宜?昌上遊的航道都斷了,至今也沒有恢複。

這個情況對於胡任達的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這次他來帝都,就是為了擴展北邊的銷路。

可實際上,這次來帝都能不能達成預期效果,胡任達自己也沒底。

於是,江飛宇結合自己的理解,給老胡分析了一下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

現在已經不是90年代那種市場野蠻發展的年代了,實體行業都會麵臨著激烈的競爭環境。

如果把市場比喻成一個“池塘”的話,這些大大小小的同類生產商就是各種“魚”。

而消費者更像是池塘裡的各種“浮遊生物”,作為整個“池塘”生態平衡的“食物”端。

政府無疑是池塘的主人,因為它才是養魚的人。

在“池塘”沒有擴大的情況下,養的“魚”又多了。

那要怎麼辦呢?

一種是行政手段乾預,要麼投喂餌料,要麼擴大池塘麵積。

還有一種,就是“池塘”的自我調節——大魚吃小魚。

最終,存活下來的“魚”達到“池塘”的承受能力,會形成一種平衡。

對於企業決策者來說,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成為“大魚”,而不是成為被吞噬的“小魚”呢?

這是個很深刻的問題,無數企業家都在尋求一個答案。

可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

同樣的做法也未必適合每一家企業。

決策者的能力,企業的資金實力,還有虛無縹緲的運氣......都是影響一家企業能走多久的關鍵因素。

強如鵝廠,都差點被小馬哥60萬賣掉。

一路走來,哪個企業家不是如履薄冰。

想儘一切辦法壯大自己,不折手段地打擊競爭對手。

資本市場,本來就是另外一種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

......

“江老板,您絕對是大師級的投資人啊,分析得太深刻了。”

在江飛宇一番頗具深度的市場分析後,胡任達不由得拍案叫好。

胡任達從來沒有聽過任何一人能把企業、市場、競爭者、消費者以及政府的關係描述得這麼生動形象。

連胡憲安都有點懷疑,江飛宇是不是抄了某個經濟學專家的筆記。

不是深度不夠,恰恰是分析地太透徹了。

完全不像一個20來歲人生閱曆年輕人該有的體會。

江飛宇謙虛道:“伯父過獎了,我也是說了一點自己的淺薄理解而已。”

胡任達不樂意了,哈哈笑道:“你這要是還算淺薄,哪些個專家教授該羞愧而死了。”

江飛宇摸了一下鼻子,暗道:“這很難嗎?”

這要是再往後10年,這種理論應該是那些MBA商學院的入門級論調。

可要是擱在2003年這會,勉強算是一番很有深度的理論。

胡任達又誇讚了幾句,這才虛心請教道:“江老板,你腦子好,你幫我分析一下,像我們這樣的輕工業級企業,應該怎麼突破現在的發展瓶頸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