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另辟蹊徑(2 / 2)

“收到。”

“開整。”

......

另一頭,其他4人馬上行動起來。

收集信息沒那麼快,張哲盛抽空泡了兩杯速溶咖啡。

“喝杯咖啡,提提神。”

“謝謝老大。”

王袁郎喝了一口,又繼續打電話了。

乾他們這行的,人脈資源少不了。

很多目標客戶的信息,都是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回來的。

比如,工商局的朋友,稅務局的朋友,法院的朋友,傳媒界的朋友......

有人情就用人情,沒人情就用錢買信息。

也不乏同行之間,相互交換信息。

最多的,還是自己去收集信息。

像什麼網上、新聞報紙、裁判文書上去查,或者實地走訪調查,都是辦法。

其實最有效的,還是從目標客戶內部套取信息。

你永遠猜不到,員工賣公司和老板信息的價格,有多低廉。

有可能隻是一頓燒烤,幾杯小酒的事。

一個小時後,關於華安隆國際運輸有限公司的初步信息,就彙總在王袁郎手上了。

“老大,華安隆成立於1997年,他們是第一批拿到外經貿頒發的境內國際貨運代理資格的貨運公司,也算是通過跨境貨運業務起家的,不過這些年他們的業務核心還是國內的跨省、市貨運業務,主要集中在中、長途陸路運輸......”

華安隆早先年發展得不錯,業務範圍一度覆蓋了南方十多個省份。

不過,最近兩年由於經營不善,業務量已經大大萎縮。

所以,公司背後的股東有意將公司旗下的貨運業務打包出售。

張哲盛問道:“這家公司的幕後老板是誰?”

王袁郎介紹道:“他們的成分有些複雜,套殼也比較多,經過我們分析,他們公司的控股主體應該是鵬城國資處,標準的國營成分。”

張哲盛道:“你們從業務角度分析一下,王老板對拿下華安隆的意願有多強烈。”

王袁郎分析道:“根據我們的分析,順風目前的業務主要還是集中在粵省以及周邊幾個省份的少量城市,拿下華安隆不僅能夠幫他們進一步整合跨境貨運的份額,還能將國內業務擴大到南方十幾個省份,業務覆蓋範圍翻了3倍不止......”

“特彆是華安隆旗下的十來隻跨省貨運車隊,司機、貨車、路線、運營牌照都是現成的,再跟合作網點搭配起來,我想王老板應該拒絕不了這個誘惑,就看他有沒有這麼好的牙口能吃下了。”

從順風的表麵財務信息來看,他們的資金確實非常的緊張。

現在確實無法判斷,對方要怎麼吞下華安隆這塊“肥肉”。

張哲盛沒有繼續糾結在這一點上。

既然王老板態度鮮明地拒絕融資,必然有其他的資金來源。

所以,如果想跟對方合作的話,從華安隆入手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可張哲盛總覺得邏輯有點怪怪的。

為了跟順風合作,先收購了華安隆再來談。

有這個精力,乾嘛不收購了華安隆自己經營呢!

貨運行業的市場前景這麼好,華安隆原來經營不好,隻能是管理層和機製的問題了。

收購過來後,把混飯吃的管理層全部換掉,不信沒法起死回生。

當然了,張哲盛也知道老板江飛宇看中的是王老板這個人的能力,而不是順風現在這個牌子。

把華安隆收購過來後,是自己經營,還是以此跟王老板談合作,那要江飛宇來決定了。

張哲盛暗道:“鵬城國資處,相信老板應該有關係能搞定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