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大批量印刷的話,一本書的印刷成本不到1塊錢。
為什麼印刷成本不到1塊錢的一本書,市場價要賣24.5元呢?
這裡就必須要提及各個環節的成本問題了。
首先,是作者的潤筆費、版權費,這個由出版社來支付。
出版社將版權買下來後,會委托給外麵的印刷廠或者自己旗下的印刷廠進行印刷。
這裡需要預留給印刷廠的利潤,分攤作者的版權費、出版社的利潤。
綜合算下來的話,可能一本書的出廠價在5-6元之間,以上三方才不會虧。
這個出廠價格,肯定是跟印刷量有關的。
印刷量越大,成本越低。
接下來,出版社把書的出廠價定為8元,然後賣給全國各地的批發商。
6-8元之間,就是出版社的浮動定價空間。
合作比較好的批發商,我給你打個9.8折。
你是某省的總代理,每次的要貨量都比較大,那我給你打個9折。
你科興教育是行業龍頭,又擁有很多我需要的行業資源,而且每次的要貨量都很大。
行,我給你打個8折,爽快吧!
而這些批發商給到書店的批發價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差不多在15.6——18.2元之間。
最終,書店又疊加了自己的成本和利潤,零售價就變成了24.5元。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實體書賣這麼貴了吧!
鐘景瑞補充道:“而且,科興教育集團跟國內很多的出版社都有合作,不僅有價格上的優勢,圖書類型也非常齊全,這比我們去找
出版社一家家談合作省事多了。”
好吧,誰讓人家有渠道和價格優勢呢!
江飛宇問道:“說說看,書籍這一類,你們主打什麼類彆的圖書?”
對此,鐘景瑞早有準備,他介紹道:“經過我們的市場調研,我們發現兩類書籍最好賣,一類是教輔工具書,另外一類是小說,其他類彆的書籍我們也賣,但主要是以這兩類為主。”
好吧,讀過書的應該都知道。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伴隨你成長的各類教輔工具到底有多少。
以下這些名字,你一定都聽過:英漢字典、中小學生作文大全、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試題、黃岡中學數理化全解、曆年高考真題......
除了你自己會買,父母或者學校也會以“為你好”的名義給你買。
不怕你吃不消,就怕你吃不飽。
對於學渣來說,上麵這些東西跟“毒藥”沒什麼區彆。
遙想當年,不知道多少小朋友許下的願望是:等我長大了,一定當個大官,把全國的教輔工具出版社都給取締了。
對於真正的學霸來說,這些教輔工具就是“精神食糧”。
有多少,你給我來多少。
人家立下的宏遠是:不考上水木和帝大,誓不罷休!
最痛苦的,莫過於處於中間這個階層的學生。
他們不是不想上進,而是這麼多教輔工具完全吃不消、吃不透。
想徹底墮落入學渣的行列,又不甘心。
想上進吧,卻怎麼也擠不進優等生的行列。
因為天賦就擺在這裡,你多考一分都需要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
簡直不要太痛苦。
多少個日日夜夜的挑燈夜戰,把帥哥靚女都熬成了四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