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內,飛宇科技和宇依科技申請的專利和著作權,冠絕所有互聯網公司之首。
大部分公司的申請量,連這兩家公司的零頭都比不上。
專利和著作權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一家公司的科技含量。
第二個,飛宇科技還是目前國內涉及/經營行業最多的互聯網公司,也是沒有之一。
而宇依科技的優勢在於服務的行業多,特彆是大部分是重要政府領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後世,以阿裡跟鵝廠這兩家頭部互聯網公司為例。
它們獨資、控股、參股的公司,最少都有四五十家,涉及幾十個行業領域。
但是,放在2003年底這會,鵝廠也最多涉及即時通訊、遊戲兩個領域而已。
大家都沒發展起來,飛宇科技、宇依科技涉及的行業領域就顯得多了。
行業上具有代表性,科技含量又是最高的。
孫邴坤把江飛宇旗下的兩家公司納入進來,也不用擔心彆人說什麼。
江飛宇熱切問道:“二師哥,剛才你說的那幾個項目,科研經費有多少,具體比例又是怎麼劃分的?”
江老板又不是聖人。
既然是“吃皇糧”辦事,該有的福利待遇還是要問清楚點好。
孫邴坤抽出一份文件遞給江飛宇,說道:“你自己看吧!”
江飛宇詳細看了起來。
那個國家級科研課題,經費
為946萬。
三個部委級科研課題,金額相對少一些,分彆為:242萬、279萬、320萬。
趁著江飛宇詳細觀看,孫邴坤進一步解釋道:“每一個課題下麵,又劃分為5-12個細分課題,每一個細分課題都有明碼標價,你要是有足夠的人力投入,拿走三分之一額度都沒問題。”
彆看大課題是1+3,按照小課題劃分的話,總共有37個小課題。
關於劃分的比例,部領導之前就討論過了。
基本上,三方平分就行了。
科研的主力肯定是部裡下屬的研究機構和外部互聯網科技公司。
因為,這兩方都是脫產工作的,人家效率擺在那裡。
高校的老師們首要工作是教學,他們的效率相對來說慢一些。
幾家高校分走三分之一的份兒,不算多,也不算少了。
江飛宇詳細看完了每一個小課題的研究內容後,心裡逐漸有底了。
不少課題內容,公司現有的技術體係都有覆蓋到。
甚至一些技術都是現成的,隻要按照課題研究的標準補齊所需的知識文檔,並提供嚴謹的測算依據就行了。
這也是部裡決定引入外部互聯網公司的原因之一。
這種詳實的測算數據,都是每家公司的核心商業機密。
沒有好處就想讓人家拿出來,有點難哦!
對於江飛宇來說,他隻要從旗下兩家公司抽調十幾個人專職來做這個事情,就能輕鬆拿下三分之一的份額。
甚至都不用專職來跟,畢竟互聯網公司員工的工作效率輕鬆吊打部裡下屬的研究單位。
這話,江飛宇當著孫邴坤的麵也敢說。
他們公司可沒有朝九晚五,加班那是常態,隻是給調休或者加班工資補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