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宇科技的營收,基本上來源於遊戲、廣告、虛擬資產運營、軟件銷售等這些業務。
而成本支出的大頭,一直是硬件資源和人工成本這兩項。
相對來說,飛宇科技的利潤率並不高。
全年結餘的利潤,也就四千多萬而已。
基本上,都是靠幾家子公司“供血”。
算上幾家子公司貢獻的利潤,去年飛宇科技能夠做到財務報表裡麵的利潤有3億多。
2006年,江飛宇期望的利潤目標是10個億。
一年的時間,利潤從3億漲到10億,下麵各條業務線負責人的壓力還是挺大的。
沒辦法,利潤太低的話容易影響公司上市後的市值。
本來就是抱著中短期圈錢的目的去上市,財務報表自然要做得漂亮些了。
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講,你彆看飛宇科技全年歸攏的利潤隻有3億多,那隻是因為飛宇科技每年的再投資額都非常大。
比如:飛宇科技在急速網絡、鵝廠、百渡這三家上市公司裡麵的股份,在金冠文化、蘇寧、信聯科技等非上市公司中的股份。
按照國際會計審計慣例來說,這些上市的股份都屬於能估值且易變現的優質資產。
非上市公司的股份估值麻煩些,但也是能量化價值的。
這還沒算飛宇科技旗下的一些大額固定資產。
比如:兩個大數據中心、南(京)分公司所屬的土地和建築,服務器
、電腦等需要折舊的固定資產.....
進行企業資產評估的時候,這些
都是加分項。
就看通過什麼手段,來提高每一項的分值了。
這裡麵,可是有很多學問的。
例如:
財務的辦法,可以把一些固定成本和折舊分攤到後麵的年份,營業收入提前歸結,這樣是可以合理提高當年的利潤。
商務手段,可以壓一下供應商的款項。
把年末幾個月的款項壓到第二年支付,大不了給供應商一些利息,這些都是可以談的。
金融的手段,通過短期利好消息抬高急速網絡、鵝廠、百渡這三家的股價,也能夠短期增加飛宇科技的整體估值。
......
反正,辦法是很多,就看你是否想得到而已。
在總結會的末尾,江飛宇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
“我決定將南(京)分公司升級為子公司,公司更名為南(京)飛淩科技有限公司,內部編製為遊戲事業部群,將公司現有的遊戲業務,從設計、研發、測試、運營等各個環節業務全部並入飛淩科技,任命劉少欽為公司總經理,任命陳雲為研發部總監,任命馮月麟為設計部經理......”
一直以來,公司的遊戲業務都是由飛宇科技直營。
這些年以來,隨著公司旗下運營的遊戲數量越來越多,直接為遊戲業務服務的員工也多達200多號人。
而這麼多員工都分散在不同的部門,管理上存在著雙重交叉
,無法發揮集約的效能。
特彆是,遊戲業務的盈利能力一直不錯。
老話說得好:不斷奶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遊戲業務分割出去獨立經營,也有助於業務做大做強。
你看像飛宇音樂、急速網絡、飛宇電子商務這些子公司,都是江飛宇放權後業務逐年擴大。
事實已經證明了,這條路是行得通的。
現在,確實到了要“分家”的時候了。
聽完江飛宇的決定,陳琪宏、張曉東麵色如常。
看樣子,江飛宇已經提前跟兩人溝通過了。
畢竟,遊戲業務獨立出來,可是需要從他們兩個部門抽調不少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