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合作的基礎(2 / 2)

起初,卡爾蔡司是以生產顯微鏡起家。

它真正發展起來,還得是一戰和二戰。

公司生產的各種狙擊槍瞄準鏡、潛望鏡、測距儀和各種火炮戰機瞄準鏡,成為了同盟國士兵的噩夢。

所以二戰後,卡爾蔡司被一分為二。

一東,一西。

兩個日耳曼合並後,在政治的乾預下兩家企業合二為一,歸於卡爾基金會名下。

2000年的時候,蔡司團隊將其26個子領域集中到四個發展市場:半導體技術和微電子、生命科學、視力保健和工業測量。

並由此成立了4個事業部:半導體製造技術事業部、研究和質量技術事業部、醫療技術和視力保健事業部、消費光學產品事業部。

實際上,卡爾蔡司在1968年的時候就涉足半導體行業——給電路板曝光設備提供鏡頭。

80年代的時候,東蔡司還做過光刻雞,給當時的華-約陣營使用。

不僅產品數量少,而且質量也不行,更彆說大規模商用了。

ASML公司當時還派人去考察過,

打算買技術的。

可一看就失望了,最終ASML公司選擇了老米的技術。

到2001年的時候,卡爾蔡司半導體製造技術事業部作為一個獨立的子公司開始運作,公司命名為:卡爾蔡司半導體技術生產股份公司。

而這個事業部最主要的業務:就是為各類設備廠商提供光學鏡片、鏡頭。

卡爾蔡司與ASML的關係,可

以這樣理解:ASML公司是整套設備集成商,蔡司是光學元件供應商。

也就是說,卡爾蔡司是ASML公司的上遊供應商。

卡爾蔡司從90年代開始為ASML公司的光刻雞提供光學鏡片,這個合作對雙方來說地位很不均等。

ASML公司非常需要卡爾蔡司提高精度鏡片,但對卡爾蔡司來說就可有可無了。

2010年,ASML公司光刻雞的出貨量也不過200台左右。

少的年份,甚至隻有百來台。

這個數量的鏡片,你指望能為卡爾蔡司創造多大的營收?

其實,從卡爾蔡司4個事業部的的營收情況就能看出來了。

在蔡司的4個事業部中,醫療技術和視力保健事業部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事業部,為集團貢獻了超過一半以上的營收。

這個事業部由子公司卡爾蔡司醫療技術股份公司來經營,主要針對眼科患者生產開發診療儀器。

卡爾蔡司醫療技術股份公司屬於上市公司,根據他們公布的2010年前三個季度財報

數據顯示:公司2010年前三個季度營收5.73億歐元,90%的營業收入來自於海外市場。

而來自大陸的業務營收,占比超過了百分之33。

沒辦法,國內近視兒童比較多,對這類設備的需求量大。

無論是在醫療領域,還是在光線鏡片和攝像頭領域,江飛宇都能為對方提供助力,這就是合作的基礎。

江飛宇看了一下自己近期的行程排期,初步定在3月中旬過去日耳曼談合作。

至於商務方麵的聯係接洽,張哲盛自然會安排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