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盟軍的主力卻撲向了邊境,利用優勢兵力逐一拔除了邊防團部署在邊境線上的十幾個哨卡。
而後,又發揮圍點打援的戰術伏擊了來救援的援兵。
最後,在邊防團主力全出的情況下,阿成又玩了一出金蟬脫殼,一舉攻陷了該邊防團的駐地。
一套組合拳下來,不僅將這個邊防團打殘,還讓對方幾乎損失了所有火炮、重機槍等重武器。
因為忙著製定圍剿同盟軍的作戰計劃,印國軍方也一直沒抽出空幫這個邊防團補充兵力和裝備。
名義上還是個團,但能作戰的兵力還不到400人。
阿成再次盯上這個邊防團,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個邊防團已經被同盟軍狠狠揍過,產生了畏懼之心。
而且,他們不僅人數,連裝備也比不上同盟軍。
這種軟柿子,最適合用來練兵了。
第二,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一旦全殲這個邊防團,對即將到來的印國軍隊士氣將是個不小的打擊。
在外界輿論的壓力下,說不定還能逼得印國指揮官放棄穩紮穩打的戰術。
如果印國的官僚對於自己一個邊防團被恐怖組織全殲這種醜聞也能無動於衷
,這話當阿成沒說過。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這個邊防團駐守在邊境這麼久,非常熟悉周邊原始叢林的情況。
一旦將他們全殲,遠道而來的1.2萬大
軍就變成客場作戰。
光是原始叢林裡麵的各種毒蟲猛獸、沼澤和瘴氣,就夠他們喝一壺了。
到了那個時候,同盟軍就可以發揮遊擊戰的優勢,跳出他們的包圍圈,在外圍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不斷尋找機會,東敲西打。
通過積少成多的方式,將對方完殘。
有這麼多好處在,阿成將目標放在這個邊防團上也就不奇怪了。
聽完阿成的計劃,一眾軍官躍躍欲試。
既然是帶有練兵性質的殲滅戰,肯定是所有兵力都出動,他們不愁撈不到仗打。
就看,誰擔任主攻了。
隨即,郭祿達繼續介紹這個邊防團的情況。
“自從上次被咱們打殘後,他們就放棄了所有邊境哨所,將兵力都縮回了團部駐地,根據我們的分析,他們剩下的兵力應該在380——390人之間。”
“因為上次咱們炸毀了他們的團部駐地,這段時間他們一直在強征當地的華人青壯修繕各種建築和加固防禦工事......”
張祖輝問道:“祿達,那些華人青壯裡麵應該有我們的人吧?”
能夠將對方的情況摸得這麼清楚,必然是有己方的情報人員混在其中了。
郭祿達道:“按照成哥的指示,我們情報科老早就盯上了這個邊
防團,青壯裡麵確實有兩個我們的人,正好逸祺這次帶回來一批無色無味的毒藥,可以請他們喝上一壺。”
聞言,眾人不厚道地笑出了聲。
那1.2萬大軍帶來的壓力,也一掃而空。
隻要不斷取得勝利,人就會變得無所畏懼。
結合目前掌握的所有情報,阿成和眾軍官一點點地製定出了作戰計劃。
行動時間,就定在了兩天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