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林先介紹了剛才偵察兵帶回來的情報,接著就開始布置戰術。
“戰鬥開始前,先派5組人手悄悄摸過去,將鐵絲網剪開,然後每門迫擊炮給我打出20發以上的炮彈,將全營攜帶的手雷集中起來給衝在前麵的戰士,衝進去後直接手雷開道,不要擔心損壞這些重炮,就算繳獲了,我們也帶不走......”
同盟軍現有的重裝備少得可憐,雖然張海林也很想繳獲這些重炮,但他知道己方就算繳獲也帶不走。
與其讓這些東西束縛了自己的手腳,還不如一開始就當廢鐵看待。
“所有人都清楚各自的作戰任務了嗎?”
“清楚了!”
張海林看了一下手表,命令道:“現在是晚上8點56分,我們休息5個小時,淩晨2點發起進攻。”
讓眾人回去逐層傳遞命令,張海林靠著一個土堆就開始休息。
熱帶地區晚上也不會冷,就是蚊子有些折磨人。
這個時候,隻能靠各種驅蚊水防護了。
巴魯達城外圍的一個小盆地內,伍蓮婷帶領的特戰大隊正隱藏於此。
此刻,伍蓮婷也在給各個中隊長、小隊長布置任務。
“2營已經到達指定位置,他們會在淩晨2點發起進攻,我們必須等他們將指揮部那個
機步營吸引到伊裡達鎮附近後才能動手......”
“現在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第一,是我們的人怎麼悄無聲息地靠近軍火庫;第二,我們要怎麼狙擊指揮部派來的援軍。”
印國大軍現在使用的軍火庫,就是原來邊防團的軍火庫。
實際上,這個軍火庫也不是邊防團建的,而是上世紀40年代的產物。
二戰爆發後,
當時的殖民地政府為了防備小日子可能的進攻,強征好幾萬當地人修建了一個戰備軍火庫。
後來,這個戰備軍火庫還沒建完就落入小日子手中。
出於長期駐紮的需要,小日子接手後繼續修建,建了幾年有現在的規模。
小日子投降後,這個軍火庫就荒廢了。
直到上世紀60年代,沙撈-越和沙-巴公投並入大馬導致兩國關係緊張,這個軍火庫被印軍再次啟用。
後來,隨著兩國關係逐漸緩和邊境駐軍逐漸減少,在東加裡曼這邊就隻剩下一個邊防團。
這才會出現一個邊防團使用軍一級的戰備軍火庫的情況。
將當初殲滅邊防團的時候,阿成就算到了會有這一天,故意隻炸壞了軍火庫的入口,裡麵基本無損。
現在,這個軍火庫的內部結構對於同盟軍來說就是透明的。
可即使這樣,也不代表軍火庫好打。
整個軍火庫是將一座小山挖空,隻有一個入口進入。
入口處修建了堅固的防禦工事,依靠山體修建了6個碉堡。
即使隻
有一個排的士兵守護,人家十幾挺輕重機槍一架,你就是有幾百人也是白搭。
強攻絕對會撞得頭破血流,同盟軍隻能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