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入股更好(1 / 2)

張哲盛想了一下,介紹起他了解到的信息:“老板,據我所知衛星按照功能類型的不同,一顆衛星的造價普遍在幾千萬到幾億不等,體積越大成本越高。”

“更加昂貴的是發射成本,一枚運載火箭的基礎報價就得要好幾億,超出限額重量還要按照衛星的重量逐公斤遞增費用......”

現在的運載火箭都是不可回收的,你彆管人家某些部件能否回收,人家就是按整枚火箭進行市場報價。

這還隻是火箭的采購成本,還沒算發射成本呢!

綜合下來,一顆衛星從采購、發射升空的成本至少要十幾億人民幣起步。

而且,衛星這東西兩、三顆的作用不大。

至少,要十幾顆才能大麵積組網。

全球組網,至少是24顆。

再加上,你衛星不是發射上天就行了。

這種國家級的工程,你還得有專業的技術團隊運營,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源。

配套的地麵控製中心,這個得有吧?

這麼尖端的領域,還要配備專門的團隊、專門的設備來接受、解析衛星監測數據。

不好意思,現階段這類人才基本上都在國家手中。

你就算出幾倍的高薪,也不好搶人。

綜合評估下來,這個項目至少是幾百億人民幣打底。

而且,還要投入非常多的人脈關係才能順利實施。

飛宇集團不是拿不出幾百億人民幣,反正也不是一次性建設。

但是投了這麼多資源進去,至少得看

得到可觀的產出。

反倒是對普通人來說最難的發射許可,張哲盛沒提到。

以江飛宇的能量,搞個政、企合作項目就能輕鬆拿到發射許可。

經過張哲盛的一番分析,江飛宇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冒進了。

過幾年,或許可以入股馬斯-克的星鏈計劃。

但現階段,飛宇集團來搞這種國家級的工程不現實。

彆忘了,飛宇集團剛跟國家談妥一個植樹造林的國家級工程。

兩個大工程一起搞,怕是飛宇集團也吃不消。

張哲盛能力還是不錯的,很快就想到了變通的辦法:“老板,我倒是有個變通的思路,您可以參詳一下。”

“說說看!”江飛宇又來了興致。

張哲盛說道:“我前兩天看到新聞,說國內自主研發的北鬥二號已經開始向亞太地區提供測試服務,這是個軍、民兩用的全球定位係統,咱們看能不能投個幾十億進去參與一下。”

“衛星組網建設、運營、控製權肯定都在官方手中,這個咱們也沒想法,等係統建設完成後,咱們隻拿民用部分的GPS定位、授時、遙感數據,以及享受一定量的通信服務,國內的市場留給官方自己孵化,咱們專門去拓展國外的客戶。”

執掌飛宇集團以來,張哲盛心中一直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飛宇集團這1400億美元的市值,百分之80以上都是靠國內互聯網用戶撐起來的。

說到飛宇集團的海外業務,剔

除靠江飛宇前瞻眼光投資的幾家公司,自有業務一直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

要不然,江飛宇也不用通過比特碧、同城交友軟件這種東西來撈錢了。

真說起來,不是飛宇集團的技術不好,也不是產品不行。

而是,你背後沒有一個霸主國家撐腰。

在擴展海外市場時,飛宇集團競爭不過穀歌就是這個因素。

這個世界上有百分之95以上的國家,不是老米的小弟,就是要看老米的眼色行事。

人家自然優先跟老米的企業合作。

你大陸企業,人家不稀罕。

像一些穀歌看不上的邊角市場,飛宇集團是擠進去了。

但是,很快又被當地的各種山寨軟件搞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