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短短兩、三天的時間,飛宇集團就讓“婕豹璐虎”這個品牌的大名響徹大陸。
至少有超過1億國人,以這種方式知道了這個外國豪車品牌。
並且,上千萬國人刷新了對這個品牌的印象。
不過一夜之間,婕豹璐虎的車型在大陸變得無人問津。
連帶二手車的價格,也應聲跌了3、4成。
如果可以選,婕豹璐虎肯定不想要這種名聲。
隻不過,他們固有的傲慢葬送了在事發第一時間挽救形象的機會。
準確地說,是他們錯判了飛宇集團的出招方向。
在第一次和談失敗後,這幫歐巴羅車企就開始密切關注歐巴羅環保組織的動向。
這幫車企已經相互串聯起來,一旦發現飛宇集團有再次資助環保組織鬨事的打算,就會發動自身的影響力把飛宇集團架在火上烤。
他們卻沒想到,飛宇集團會在自家門口給了他們一記重拳。
雖說這一拳是揍在婕豹璐虎的臉上,但卻打醒了所有車企。
他們不由得再次審視一個問題:他們是否要為了一口惡氣。繼續跟飛宇集團杠下去?
毋庸置疑,這些車企都離不開大陸市場。
離開了大陸,他們去哪裡找一個人口眾多,消費能力強勁,又喜歡把他們當大爺供起來的超級市場?
而飛宇集團,又是大陸的頂尖“地頭蛇”。
這次事情已經證明了飛宇集團的實力,他們輕而易舉就能讓任何一家車企在大陸的名聲爛大街。
試問,這些車企哪家屁股底下不是一堆的黑料?
人家飛宇集團不僅能夠在歐巴羅惡心他們,還能把他們掃出大陸市場。
但他們能對付飛宇集團的手段,卻很有限。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發動影響力抵製飛宇集團在歐巴羅開展業務。
很抱歉,飛宇集團在歐巴羅本身就沒多少業務。
不開展就不開展,反正無關痛癢。
但他們的軟肋,卻被人家拿捏著。
如此不對等的關係,已經不用怎麼考慮了,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這不,好幾家歐巴羅車企的大陸區負責人開始聯係飛宇集團,打算修繕雙方之間的關係。
隻不過,飛宇集團的答複就讓他們如同吃了蒼蠅一樣惡心。
飛宇集團的答複是: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既然衝突是在歐巴羅產生的,就應該是在歐巴羅解決問題。
並且,應該一次性解決問題,而不是隻解決部分。
幾家車企的大陸區負責人聽得雲裡霧裡,幸好其中有一個人是“大陸通”,勉強明白了飛宇集團的意思。
第一,飛宇集團要求在歐巴羅重啟談判,無非就是不想派出更高級彆的人跟他們談判。
想談判,可以啊!
直接找陸嚴明。
你們當初怎麼羞辱我的人,現在就陪著笑臉給我把人請回去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