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心理,再過幾十年也不會消失。
這幾年,國家層麵確實一直在打假,飛宇集團也在大力宣傳拒絕假貨、山寨貨的理念。
另一方麵,消費者被假貨坑過幾次之後,逐漸對假貨深惡痛絕。
我們可以理解為:現在這批互聯網用戶成長了、學乖了。
回過頭來分析,現在這批互聯網用戶都是些什麼人呢?
答案是:年輕人。
這批人在職場成長起來後,口袋裡逐漸有了錢,他們願意買真貨和昂貴的商品。
可能是因為麵子,也可能是生活品質提高了。
一句話,這幫人是掙100塊敢消費95塊的主。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一個現象:隨著網速越來越快和手機的逐漸普及,互聯網市場正在向三、四線,五、六線城市下沉。
這些下沉用戶都是什麼人呢?
四、五十歲的中年人,文化程度低的人,收入低的人,社會底層人員、農民......
這些下沉市場的用戶也擁有著自己根深蒂固的消費觀念:不買對的,隻買便宜的。
前世,拚夕夕是怎麼異軍突起的呢?
人家就是瞄準了這些下沉市場的用戶,背靠鵝廠提供的廉價流量扶持,借助低價爆款疊加好友砍價,利用V信群的轉發、分享功能實現病毒式的繁殖。
換
句話說,在下沉市場用戶快速觸網的過程中,隨著某寶和京冬等電商巨頭啟動打假行動,低端供應鏈和消費者外溢,這才為拚夕夕的崛起提供了契機。
也就是說,這些低端供應鏈和喜歡買廉價貨的消費者並沒有消失,他們隻是換了一個陣地繼續創造價值。
哪怕沒有拚夕夕,也會有另外一個平台趁機崛起。
有需求,也有供應,這個市場就不會消亡。
江飛宇的思路很簡單:還是以前的老辦法——打假。
飛宇商城、京冬、蘇-寧,這三家聯合起來已經占據了國內電商市場的小半壁江山。
江飛宇打算找官方牽頭,再聯絡幾家電商平台進來,發起聲勢浩大的打假行動。
這次不能單純地打假,而是要把這些低端供應鏈從阿理的平台擠出來,然後再建一個新的平台接受他們。
以飛宇集團如今掌握的流量優勢,完全可以輕鬆複製拚夕夕的成功路線。
這樣一來,飛宇集團一邊搞精品,另一邊又大肆賣假貨,兩頭夾擊阿理。
原本,江飛宇也想過投資那位還沒發跡的黃老板。
可想想,還是算了。
一來,那位黃老板要到2015年才會找準自己的“賽道”。
二來,人家也不缺大金主。
那位有著“大陸巴非特”之稱的段老板,連去跟巴非特吃飯都帶著他,可見兩人關係莫逆。
飛宇集團想投資人家,人家還未必願意呢!
反正,操作思路都是現成的,完全可以從飛宇電子商務裡麵找一個頭腦靈活的人來執行江飛宇的計劃。
以如今飛宇集團的人才儲備,壓根不缺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