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因為這個團戰鬥力最強。
要不然,也不會被派去攻堅。
第二,是這個團已經與同盟軍交織在了一起。
就是想撤,也不好撤。
仗打了這麼久,同盟軍和印軍都很有默契不留
俘虜。
同盟軍是沒有條件收容降兵,印軍是出於對同盟軍的怨恨不留俘虜。
仗打久了,雙方在戰場上碰到降兵都是一梭子子彈解決。
你看,多省事!
在知道殿後必死無疑的情況下,這個團不少士兵直接崩潰了,轉身就開始逃跑。
團長剛想彈壓,就被失去理智的士兵們開槍做掉了。
於是,很快就演變成全團900多人的大潰敗。
他們一逃,其他正在撤退的部隊也跟著逃了。
戰局不利的情況下,幾個士兵逃走都可能演變成全軍大潰敗,更彆說是幾百名士兵帶頭逃跑了。
哪怕印軍還剩下7000多人的兵力,但他們還是潰敗了。
而追殺他們的同盟軍,也不過4000人出頭。
那位代理指揮官——班西德估算得沒錯,單獨對上同盟軍的主力部隊,西線大軍確實乾不過。
但西線大軍潰敗這麼快,也有班西德一份功勞。
如果不是他讓這一萬人暴露在荒野中,還遭到了同盟軍的兩頭夾擊,他們也不會輸得這麼快。
追殺逃跑殘敵的事情,自然不用阿成操心。
很快,阿成又盯上了東麵來的援軍。
於是,阿成立刻命令還沒到的2團、4團改道去堵巴魯達城派出的援軍。
在西路偏師沒有完全被殲滅的情況下,他們必然還要來救援。
事實,也確實如此。
賈巴萊在逃跑的路上,還在瘋狂求援。
他不僅向班西德求援,而且還越級向國-防部求援。
隻不過,國-防部除了能給他派點飛機支援一下,也是鞭長莫及了。
之前在曠野的時候,空軍還能提供些助力。
現在敵我雙方在原始森林裡麵賽跑,空軍也愛莫能助。
到了中午時分,阿成終於拿到了一個大概的戰果統計。
西線這1萬印軍,能順利逃回去的也就1500人左右。
雖說跑了賈巴萊這個旅長,但阿成也不以為意。
至於巴魯達城出來的7000援軍,在空軍的掩護下成功撤回了5800多人。
從伏擊印國突擊隊開始,一直到巴魯達城的援軍安全撤回。
整場戰役下來,同盟軍累計殲敵約10800人,傷敵約1200人。
打下敵人軍用運輸機7架,破壞敵軍裝甲車、軍用卡車、軍用吉普車、民用車輛約110輛。
繳獲各類軍用汽車、民用汽車67輛,基本上都是西線印軍貢獻的。
繳獲各種完好的長、短槍支約9000多支,各型迫擊炮116門,輕重機槍213挺。
武器彈藥一批,軍用通訊設備一批......
這仗打下來,同盟軍傷亡也不小。
陣亡2132人,輕重傷員3218人。
同盟軍也是傷亡近半,好在這批新兵陸續成長起來了。
這一戰過後,不算休養中的傷員,同盟軍可用之兵隻剩下7000多人。
而印軍那邊,可戰之兵約4.5萬人。
但經過一連串的失敗後,印軍已經失去了正麵戰勝同盟軍的信心。
加上西線徹底淪為同盟軍的安全通道,在阿成大規模派遣士兵深入印國內陸搞遊擊戰後,處於中線巴魯達城的那1.5萬軍隊就有點危險了。
再次接任大軍指揮官一職的薩科伊,也隻能將巴魯達城的大軍後撤到35公裡外的蘇伊坎鎮重新構築防線。
此舉,相當於將整個巴魯達城拱手相讓。
到了這個時候,同盟軍已經完全占據彭加不丹縣、巴魯達城這兩個縣,外加半個索達依坎縣。
正當印國高層商量要不要傾國之力消滅同盟軍的時候,他們內部某些行省又開始鬨獨立了。
而且,這一次鬨獨立的聲勢更大。
因為,同盟軍已經用事實證明,印國軍隊戰鬥力也就那樣。
這個時候,留給印國的選擇隻剩下兩個:
第一,是成為老米的馬仔,依靠老米的力量困死同盟軍。
第二,那就是再次招安同盟軍。
可以預見,同盟軍必然會獅子大開口。
之前提的條件,隻怕已經不能滿足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