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縣2號狼堡,阿成朝孫逸祺和張海林吩咐道:“政務部門和軍方先初步梳理出一份建設或者采購清單,有些事情已經可以提前準備了,人家都想在咱們前麵了。”
這方麵,孫逸祺已經有經驗,無非是把原來東北行政區的發展模式擴大到整個加丹4省而已。
張海林希冀問道:“司令,我們軍方的預算是多少呢?”
戰後,同盟軍肯定以經濟建設為主,軍事力量建設為輔。
這一點,張海林已經有覺悟了。
阿成交代道:“你們先按照300億美元做預算,到時候再根據咱們的資金情況調整,錢不夠就分幾年完成采購”
像軍艦這種大型裝備,即便是千噸左右的護衛艦,肯定要一兩年時間才能交付,初期隻要交一部分定金就行了。
要不是有江飛宇的資金支持,阿成也不敢這樣豪橫養軍。
當然了,等同盟軍立國後肯定要裁軍的,陸軍保留個12萬常備軍就夠用了,剩下的都會以民兵、預備役的方式存在。
陸軍裁軍,海軍和空軍肯定是要擴充隊伍的,這兩個可是真正的吞金獸。
想了一下,阿成又補充了一句:“武器采購大頭可以給大陸,但要留出一部分額度給毛熊那邊。”
不管關係再好,雞蛋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國與國之間,該有的防備還是有的。
況且,國內給阿成的印象一直不太好。
倒不是說阿成幾年前在國內
被嚴刑拷打的不愉快經曆,看國內對這邊的支持就知道了。
支持力度,還不如毛熊那邊。
雖說,毛熊也是看在錢的份上。
但國內那邊連給錢都不願意支持,就怕惹麻煩上身。
這種行為,很難讓阿成完全相信。
交代完這件事,阿成讓郭祿達繼續介紹情況。
“印國的黃金產地主要集中在5個地方,第一個是巴布亞行省的米米卡縣,這裡每天可生產240公斤(kg)純金。”
“第二個是西努沙登加行省的鬆巴哇縣,這裡是印國第二大黃金產區,日產黃金超過170公斤”
“第三個位於北馬魯古行省的戈梭翁,這裡是印國最早的黃金開采地,至少已經有2000萬盎司黃金被開采出來。”
“第四個是中加裡曼丹的普瓊(pujon)村,目前這裡已經落入我們手裡,每天能開采的黃金超過140千克。”
印國的黃金儲量位居世界第六,每年的開采量也不小。
這一點,從印國民間的黃金保有量就能看出來了。
自從開戰以來,同盟軍從加丹4省、蘇拉維西島6省、北馬魯古行省掠奪到的金錠、黃金飾品已經超過了3478噸。
光是這3478噸黃金,就價值133億美元。
這批黃金,阿成可是作為國家儲備金來用的。
以後發行貨幣,這東西就是國家銀行的“壓艙石”。
雖說各國都已經放棄了“金
本位”製,但黃金依然是國家財富的象征,也是亂世貨幣保值的穩定劑。
像黃金這種東西,自然是越多越好了。
這不,阿成又盯上了印國的國家金庫。
好吧,阿成已經習慣了從敵人身上吸取養分壯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