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七章南加丹(1 / 2)

回到加丹島這邊,經過近兩月的拉鋸談判,印國與同盟軍、亞-齊、西伊理安三方的和平談判終於落下帷幕。

在老米的見證下,印國從法理上允許這3個地區獨立,成立3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即南加丹民主共和國、亞-齊蘇丹國、西伊理安民主聯盟共和國。

當然了,印國隻是允許他們獨立,能否取得聯大席位可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亞-齊蘇丹國肯定不愁,中東好幾個穆斯林老表準備挺他們。

南加丹民主共和國也不愁,已經鎖定了毛熊、大陸這兩個友好國家建交。

況且,兩國都有一幫小弟。

另外,南加丹民主共和國、亞-齊蘇丹國、西伊理安民主聯盟共和國在成立第一時間就相互建交。

這就是阿成要拉上這兩家的原因之一。

管你外界承不承認,我們三個相互承認。

實際上,整個談判過程最牽扯精力的就是領土的劃分。

亞-齊和西伊理安實力弱小,他們對領土的要求也沒那麼高,整個過程基本上都是同盟軍跟印國在博弈。

將印國加丹四行省全部納入手中,這是同盟軍的最低要求。

按照現在雙方的占領情況,南加丹4省隻有不到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掌握在印國手中,剩下都是同盟軍所有。

為了贖回印國手中這不到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同盟軍用蘇拉維西主島及周邊附屬島嶼共204萬平方公裡的占領區作為交換。

這樣換,同盟軍肯定是吃虧的。

所以,同盟軍堅持要印國用那土納群島作為交換。

那土納群島共有272個島嶼,麵積約2110平方公裡,人口不到8萬。

彆看那土納群島麵積沒多大,但這裡地處馬來半島和加丹島之間,作為扼守馬六-海峽出口的咽喉要衝,絕對的戰略要地。

並且,那土納群島距離大陸最南端的島嶼隻有400公裡。

印國扼守更加緊要的馬六-水道,對那土納群島並沒有那麼看重。

你同盟軍想占據這裡威脅彆的國家,那就隨你的便,反正跟我沒關係。

但這筆買賣卻觸動了老米的神經,一直阻撓印國將那土納群島劃給同盟軍,這也是雙方僵持這麼久的原因。

後來,還是同盟軍在其他方麵做出了讓步,才促使老米在這件事上鬆口。

同盟軍做出的讓步,便是許諾幫印國接收250萬原本生活在加丹4省的難民。

印國兩億多的人口,壓根不缺人。

由同盟軍挑起的這場獨立戰爭,累計給印國帶來了2600多萬的難民。

以印國現在的財政狀況,這2600多萬難民就是個巨大不穩定因素。

同盟軍幫他們接收260萬人,也能減輕印國一部分負擔。

老米之所以願意鬆口,也是因為此舉能進一步改善南加丹的人口比例。

截止目前,同盟軍治下華人約為180萬,本地土著115萬左右。

另外,蘇拉維西島那邊還有

32萬華人沒有運回來。

可以確定一件事,戰後必然會有大量印國華人移民到同盟軍的地盤。

一個完全以華人為主且堅定反米的南加丹,顯然不是老米願意看到的結果。

適當往南加丹摻雜點其他民族,從長遠來看更加有利。

畢竟,老米最擅長的就是揮舞著“人權大棒”乾涉他國內政。

更何況,即便同盟軍沒有拿下那土納群島,他們也可以在其他島嶼上建設海軍基地、導彈基地。

隻是位置沒有那土納群島那麼好而已。

阿成之所以願意接收260萬本地土著,也是經過慎重考慮後的決定。

首先一個,人口是影響國力的一個重點因素。

老實說,同盟軍現在的人口總數才330萬左右。

而分布在印國境內的華人,預估還有1400萬左右。

但這1400萬人,根本不可能全部移民到南加丹境內。

有些是給印國人當過“狗”,壓根不敢來,怕被同盟軍清算。

有些是中產階級或者土地很難變現的田舍翁,舍不得現在的基業。

更有一些在這邊傳承好幾代人了,也算得上是故土難離。

同盟軍自己預估,能移民過來1000萬就不錯了。

這樣加起來,也不過區區1300萬的人口,這點人口連發展成為地區小霸主都有點困難。

隻要不改變華人的主體民族結構,適當接收一部分本地土著也是可以的,隻要能夠同化掉就行。

最簡單一招:那就

是從文化上進行同化。

以漢語為官方語言,適齡兒童全部漢語教學,當公務員必須漢語,推行華人的節日

有個十幾年,基本上就能同化掉了。

解決了那土納群島這個最大的爭議,剩下的沿海島嶼分割就簡單了。

離加丹島近的劃歸南加丹,離

印國近的繼續留在印國境內。

除了領土的劃分,零零碎碎的協議還有20多條,都是集中在撤軍、交換戰俘、被俘官員、移民、停止印刷假幣等方麵。

至於被同盟軍搶走的財物,印國更是不要想了。

用蘇拉維西島及附屬島嶼那20萬平方公裡土地交換印國手裡近7萬平方公裡土地,阿成都覺得吃了個大虧。

為了安撫印國那顆受傷的心靈,同盟軍承諾給印國提供12億美元的移民保障費用。

幾百萬、上千萬人跨海遷移,注定是一件大工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