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排隊上市(2 / 2)

剩下的份額,在鎂團和餓了媽手中。

其中,鎂團占據百分之30.4,餓了媽占據百分之26.4。

本來,飛宇外麵已經計劃好明年上市的。

這不今年初,阿理剛成為餓了媽的第一大股東,正扶持餓了媽掀起外賣補貼大戰呢!

為了保住龍頭的市場份額,飛宇外賣也加大了補貼力度。

按照現在的競爭趨勢,上市時間估計要延後到2019年了。

而在打車行業,優享打車同樣在跟以滴滴為代表的十多家打車平台混戰。

為了保住市場份額,優享打車還在不斷砸錢補貼。

能不能在2019年之前熬死這些競爭對手,江飛宇同樣沒有底。

而在共享單車領域,同樣進入了“戰國時期”。

以小黃車、摩拜、ofo為代表的共享單

車平台,已經打出了腦漿。

飛宇集團確實沒有直接進入共享單車領域,但飛宇集團旗下剛注冊了一家做共享電動自行車的互聯網公司。

飛宇集團介入這個領域,有點被動應戰的意思。

自從2012年奧運會後,靈動集團便進入了高速發展

的快車道。

公司旗下生產的電動兩輪摩托車、電動三輪車不僅暢銷國內,每年的出口額也有七八十億元人民幣。

但自從2015年共享單車大戰興起後,靈動集團在國內的份額便縮水了不少。

或者說,全國的電動車廠商都受到了影響。

同樣作為兩輪代步車,自行車跟電動車(電動自行車)是天然的競爭者。

所以,江飛宇特意避過了廝殺最激烈的2015、2016、2017這三年,在共享單車圈定地盤之際以共享電動自行車強勢入局。

一輛帶定位、數據采集、遠程關鎖、解鎖功能的單車,出廠成本就要幾百塊錢。

加個3、4百塊錢,都能換一輛帶動力的電動自行車了。

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2元/次的電動自行車絕對比1元/次的單車更加有吸引力。

不僅速度更快,關鍵是省力。

之所以沒有人下注電動自行車,完全是因為電動自行車充電的問題不好解決。

後世,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隻要把電池做成可以快速拆卸的就行了。

說白了,完全是大家的思維沒有轉過來。

另外,亂停車問

題也可以通過提前規劃停車點及扣調度費來解決。

飛宇集團介入這一行不僅有流量和孵化經驗的優勢,還有靈動集團以成本價提供產品,足以卷死這幫共享自行車平台。

因為是為了擴大電動自行車的市場,所以孵化這家公司的資金主要是靈動集團承擔。

相當於,飛宇集團和子公司靈動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當然了,靈動集團上市的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募集一筆資金研究電動汽車。

飛宇集團有工業領域的生產經驗,跨入造車領域的門檻倒是沒多大。

說難聽點,現在市麵上絕大部分電動汽車都是這裡買個發動機、變速箱,那裡買個電池板、車框架、輪子組裝起來的。

很難嗎?

靈動集團的業績不錯,已經計劃在2018年上市。

不過,江飛宇計劃是放在國內A股上市。

綠色能源製造業是國內扶持的領域,在國內上市好處更多。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