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蓋房子(1 / 2)

送走中年人,王大山並沒有在意,隻是繼續拿起書看了起來。

看了沒一會兒,又傳來了咣咣咣的拍門聲。

王大山走出診室一看,原來是給李援朝蓋房子的泥瓦匠李大抹子。

這個李大抹子是個外號,真名王大山並不知道。隻知道他是與李援朝一個屯子的,與李援朝有點親戚關係。

李大抹子在十裡八鄉是出了名的泥瓦匠,不但乾活實在,一手抹灰的本事那更是一絕,他抹的牆灰又平整又光滑,凡是請他蓋房子的東家,無不交口稱讚,至此,就落下個李大抹子的外號。

見王大山出來,李大抹子先開口了:“東家,援朝跟我說,後山蓋房子的定錢東家來給,讓俺來給你說說蓋房的料錢與工錢。”

“李叔,你說吧,我聽著。我就一個要求,房子除了結實外,還必須要美觀漂亮,保留咱們當地農村建築的傳統特色,該用的料用上,該抹的灰抹上。”王大山道。

王大山未來其實是想將道觀擴建,再將藥材種植、野味養殖、釀酒、養生保健品生產、民宿、農家樂等一起結合起來,建成一個清風山莊。

大白山又處在溫泉帶上,到時候再打一口溫泉,把溫泉引入到民宿酒店當中,就能形成集旅遊觀光、中草藥種植、野味養殖、保健品生產為一體的觀光式產業園。

目的是為了吸引遊客前來,帶動整個大白山的發展。畢竟重生一次,怎麼也得為家鄉的發展出一分力氣。

當然,這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王大山計劃用20年的時間,把清風觀及周邊打造成特色山莊,形成熱門的旅遊產業。

嗯,任重道遠。

所以,王大山要求現在的建築一定要美觀,保留當地農村的建築特色。未來李援朝的房子就是藥材種植基地的用房,也是旅遊觀光的一部分,不能馬虎。

李大抹子聽完,說道:“東家放心,你要說建彆的房子俺還不會呢,但建咱們農村的房子,那是手拿把掐的。

援朝說一共建四間房,兩間正房,一個灶房,一個茅房,再挖個地窖,俺算了一下,如果讓俺包工包料包木匠活,一共是1200塊錢。得先給俺3成的定錢去買料,等房子建成了主體,再給5成,最後完工東家驗收沒問題,再付剩下兩成。

要是東家包料包木匠活,俺隻要個工錢,就按照1人1天2塊錢算,俺來10個人,大約20天能完工。隻要乾活才算錢,不乾活不算錢。

但不管包料不包料,東家都得一天管兩頓飯。”

王大山一聽,真是便宜,可比後世那些黑心王八蛋的房地產商便宜多了。便說道:“李叔,我信得過你,就按照全包的來乾,每天管兩頓飯,頓頓有肉。”

王大山始終認為,你請彆人為你工作,你的付出要超過他的收入預期,隻有這樣,員工才有工作的動力和責任感。

如果你為了節約成本一味的降低人工,削減員工福利,員工的收入達不到預期水平甚至遠遠低於預期,那這名員工一定不會給你好好乾活,更彆提什麼工作積極性什麼責任感了。

簡單一句話,你不讓人賺錢,人家憑什麼給你乾活?

後世,很多所謂的企業家想不明白這點,總是想著從員工身上榨取剩餘勞動力,員工收入達不到預期,一部分人炒了老板魷魚,一部分人在公司渾水摸魚,另一部分人對公司上下其手,吃回扣接私單損公肥私無所不用其極。

老板與員工互相傷害,最終導致公司的垮掉。

這樣的例子各行各業都有很多。

每個公司都學習什麼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把稻盛和夫的話奉為圭臬,製定所謂的企業文化,公司願景企業使命。

其實所謂的企業文化沒有文化,全都是給員工製定的規章製度,然後大言不慚的對員工說:“人生的意義在於修煉靈魂。從努力工作中體味人生真諦......”

真是他娘的詐騙犯......

王大山前世是一名軍人,長期從事部隊的管理工作。軍隊的管理是強權的,是嚴厲的,強調絕對服從和令行禁止。

但部隊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並不會又當又力。

企業裡卻不同,大多數的企業,把有思想有能力的人當成二傻子忽悠,為老板創造了價值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還美其名曰為你好,這是在給你修煉靈魂。

滾犢子吧。

所以王大山以後成立的企業,他一定不會這樣,至少要讓員工們在他這裡既能滿足自己的預期收益,又能得到足夠的尊重,還能夠享受到生活上的幫助。

起碼,要讓員工把山莊當成自己的家一樣愛戴。

扯遠了,言歸正傳。

王大山回到房間給李大抹子拿了400塊錢,又問道:“李叔,什麼時候能開工?”

“明天就行,現在天氣正好,適合開工,要是不講究就明天開始挖地,要是講究就選個日子。”

怎麼能不講究?王家一門都是乾這個的,蓋房子不選個日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道士。

王大山掐指一算,明天是7月1日,組織生日,剛好百無禁忌。另外明天也適合出行、搬家、合婚、訂婚、搬新房、訂盟、動土、祈福、蓋屋、安門、祭祀。

得,好日子,就明天了。

“明天就是好日子,就明天未時動工吧,就是下午2點。李叔,除了質量和美觀,一定要快,多趕趕工,儘量工期提前,早點完工,你定的工期是20天,要是能提前完工,肯定不會虧待你們。”

“行,東家,現在是夏天,我讓大夥每天多乾一會兒,儘量往前趕,你就放心吧。”李大抹子拍著胸脯說道。

說完李大抹子就告辭走了。

王大山看了看天色,離正午也不遠了,就去了後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