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李紅軍抱怨桌山的點心太清淡,不符合東北人的口味,王大山便又將話題轉移到了廣府菜上。
“你們不知道,廣東菜也有重口味的,比如說粵菜裡的一個分支叫客家菜的,口味就很重。
曆史上客家人大多是從北方遷移到南方落戶,客家話又被稱作是洛陽讀書音,人們一般認為是魏晉時期流傳下來的,經過南北朝的發展,最終在唐朝定型。古漢語研究專家認為,客家方言是魏晉一直到唐宋流行的古代普通話。
傳統的客家招牌菜有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盆菜、豬肚雞、釀苦瓜、梅菜扣肉、三杯鴨等。
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鹹、熟,在粵菜或閩菜係中獨樹一幟,味道十分的好吃。”
王大山叭叭的說著,又著重介紹了客家釀豆腐的做法,把李紅軍饞的直咽口水。此時,旁邊桌子上一位老大爺開口了,他對著王大山說道:“爺們兒,聽你說話挺有意思,你這口音也不像是京城人,咋對京城那麼了解?”
這位大爺大約60多歲,他一個人坐著一張桌子,留著不長不短的頭發,稍顯胖的臉戴一副黑框眼鏡,上身穿著一件白色的文化汗衫,汗衫上麵印著故宮博物院五個字。
大爺左手把玩著一個紅的發亮的蛐蛐葫蘆,右手拿著一把折扇,呼啦一聲打開,嘩嘩的扇著,隻看這扇麵就知是名家出品。
王大山一看有人跟他說話,立刻切換成了京城話:“大爺,您猜對了,我還真不是京城人,對咱們京城那點了解,都是從書上看的,我這屬於紙上談兵,瞎吹唄。”
“爺們兒,你這京片子說得地道。剛聽你說廣府菜,小夥子去過粵省?”這位大爺又問道。
“嗨,也是從書上看的,讓您笑話了。”王大山謙虛道。
“你肯定不光是從書上看過的,你騙得了彆人騙不了我老頭子,就你說得這道東江釀豆腐,不是吃過就是自己個做過,不然不能說的那麼地道。你頭上梳的是...混元髻?你是個道士?”老大爺又問道。
“嘿,大爺,您可彆瞎說,什麼道士,我就是梳了這麼一個頭型,可跟道士沾不了邊。”王大山堅決不承認。
“好,好,好,你說不是就不是,我懂。”說完,大爺還俏皮的眨眨眼睛。
可就在這時,隻聽撲通一聲,坐在另外一桌的一位老人突然栽倒在了地上,茶樓裡頓時驚慌一片,紛紛圍住老人查看情況。
王大山也走了過去,一邊扒開圍觀的人群一邊說道:“讓一讓,讓一讓,我是中醫,讓我看看。”
聽到有人自稱中醫,圍觀的人立刻讓開了一條路。王大山走近前,先是探了探老人的鼻息,還好,還有呼吸,隻是比較微弱,又翻開眼皮看了看瞳孔,瞳孔有些發散,再端起了老人的手摸了摸脈。
片刻之後,王大山已經探出了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