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山把小野豬收拾乾淨,架在火上烤著。一邊烤,一邊往上麵灑上各式的調料。
一個半小時以後,野豬已經被烤的金黃,滾燙的油脂順著乳豬上滴了下來,實在是讓人垂涎欲滴。
小白就趴在篝火旁,神色專注的盯著烤豬,嘴裡的哈喇子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時不時衝著王大山輕輕的叫喚一兩聲,似乎是在詢問還不能吃啊?
王大山見野豬已經烤的差不多了,就從篝火裡抽出了兩根木柴,把篝火火力減弱了一些。然後把野豬從烤架上拿了下來,稍微的放了一會兒。等不那麼燙了,取出侵刀,一分兩半。
遞了一半到小白的嘴邊,小白迫不及待的叼著到一邊啃著。
王大山也用侵刀,一點一點的切著野豬的肉,一口豬肉一口大餅,慢條斯理的嚼著。
在夕陽的餘暉下,一人一狼安靜的吃著晚餐,顯得那麼的和諧與幸福。
轉眼一晚過去,王大山早早起身,收拾好一切,又朝臥龍穀走去。
小白此時已不見蹤影,但王大山知道,它應該就在附近,並未跑遠。昨晚小白夜嚎,它的狼群曾在周圍出沒,小白應該是帶領狼群出去覓食了。
行至中午,王大山接近了臥龍穀,正處於臥龍穀附近的一座山上,整個臥龍穀一覽無餘。
從羊皮卷子上看,臥龍穀隻是三座山峰中間的位置,好像並沒有什麼特彆之處。但實際一看,卻並非如此。
王大山雖然對於風水堪輿分金定穴等道家知識學習的並不透徹,沒有認真的鑽研,但此時打眼一看,也知道這臥龍穀是個了不得的王侯吉壤,差一點就是帝王穴了。
但差一點就是差一點,差這一點就永遠都不能彌補。
所以,渤海國立國隻有164年,而且永遠偏居一隅,隻能是大唐的藩屬國。
因為這臥龍穀的山,不是主龍脈,隻是大白山龍脈的一條支脈。
這條支脈是蟒非龍,或者僅為一條弱龍瘦龍,永遠無法化為真龍,所以隻能在一隅興風作浪,無法入主中原,成為華夏共主。
《堪輿漫興》雲:“尋龍枝乾要分明,枝乾之中彆重輕。”意思是說,一條真正的龍脈,有很多枝乾山脈護身,分為真龍之身與纏護之山。凡真龍必多纏護,纏多富多,護密人貴。但若於纏護之山下穴,即失真龍之氣,亦大不吉。
所以這渤海國,說穿了還是一個少數民族立的國,並沒有學得華夏風水秘術的皮毛。如果勃海國的王陵在臥龍穀,那隻立國160多年也就說得通了。
華夏大地,一共有四條龍脈。
在堪輿中,昆侖山為萬山之祖,便是祖龍脈,也叫根龍脈,是天下龍脈的祖山。它發出的龍脈中有三條向東部延伸,稱之為北乾龍、中乾龍、南乾龍。
北乾龍,為黃河以北的山脈,發源地在昆侖山的祁曼塔格山,沿著阿爾金山,一路到了甘肅的祁連山、賀蘭山,最後到大陰山、大青山。
到了山西發出了太行山脈,太行山又生出了長梁山、呂梁山,發展為五台山與恒山,一路到了京城與燕山山脈相接。
燕山山脈承接太行山的氣,一路往東進了河北,到承德的霧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