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進入地下工事(2 / 2)

還是先休息一晚,明天再說吧。

二人又返回到地麵,簡單的吃了些東西,找了個避風的位置,把篝火燒旺,晚上好好睡一覺,明天一早再進入工事探秘。

雖然外麵很冷,但他們還是不敢在地底下睡覺,一是不知道那工事裡有什麼東西,二一個不能點火就沒有安全感。

可能是因為累了,這一覺睡的挺香。第二天天都亮了兩人才起來收拾吃早飯。

吃完了早飯,檢查了所有的裝備,二人又一頭紮了下去。

這一次王大山在前麵,李援朝在後麵。很順利,兩人就從孔洞進入到了工事裡。

地下工事裡的空氣並不算稀薄,至少比在外麵的空間裡好得多。看來,這座工事裡應該還有不少的通風口,肯定不止剛才那一個。

王大山和李援朝打開所有的手電和頭燈,仔細打量著這個工事。

作為一個地下工事,給王大山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大。這種大並不是那種很開闊的大,而是比早前小鬼子們在東北修建的其他軍事要塞要更加大氣。

從1934年到1945年裡,日本關東軍征用百萬中國勞工,在滿、蒙、蘇三國邊境4700多公裡的地帶上,修築了17處軍事要塞,共約8萬個永備工事。

要塞群相加約有1700公裡長度。其中包括數以千計的永久地下倉庫,電站、通信樞紐部、給水站等。附屬軍事設施,以及大量二、三線陣地,野戰陣地、軍用機場,軍用鐵路和公路等等,工程量極為龐大。

日本人妄圖憑借這些軍事要塞,把東三省永久的牢牢的控製在他們的手中,以東北為基地,來實現領土擴張永久占領的目的。

王大山前世去參觀過幾處軍事要塞,但無論哪個軍事要塞對於如今他發現的這個地下工事來說,都很小氣。

說他們小氣,首先一點就是走廊很寬闊,一般軍事要塞的走廊過道並不寬大,三人並排行走都有些擁擠,但這個工事的走廊完全可以行駛一輛卡車。

其次,這個工事好像不止眼前的一層,王大山看到了向下的樓梯。

再一個,就是高度很高,目測估計,這座工事的單層高度差不多有6米左右。

這就很奇怪了,一般軍事要塞不會這樣修建。

王大山和李援朝目前所處的位置應該是要塞的儘頭,背後就是巨大的通風扇,旁邊有一個向下的樓梯。樓梯旁有一個類似值班室的房間。王大進去看了看,隻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在椅子旁邊的掛架上,有一排三八式步槍,一共應該有十三支,可現在看到的隻剩下兩支步槍還在。

向前有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的兩邊分彆有一間間的空間,空間被巨大的鐵門阻擋,看不見裡麵的情況。

王大山數了數,兩邊的大門有三十多個,每個大門寬至少四米,每個大門相隔二十到三十米不等。

也就是說,這條走廊的長度至少有三百多米。

兩人沿著走廊慢慢的往前走,每隔一段,就有一個向下的樓梯和一個旋轉的坡道,在走廊的中間位置,還有一條橫著的走廊,將整個地下工事分割成了十字形。

在走廊的兩邊,還有用紅色油漆刷的標語,都是日文夾雜著繁體中文。有倉庫の重地,花火禁止!還有大日本帝國萬歳!天皇萬歳!等等。

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一個地下要塞,而是一個日寇的軍用倉庫。當然,現在還不能最終的確定。

王大山和李援朝走向走廊的儘頭,在距離儘頭30米的地方,有一個明顯向上的坡度。坡道的上麵有一個巨大的鐵門。這個鐵門絕對是個防爆門,門上有一個半人高的轉輪,好像大門是機械驅動的,轉動轉輪才能打開大門。

王大山上去敲了敲,又推了推,大鐵門紋絲不動,感覺很重。他又轉了下轉輪,依然紋絲不動。看來,這道大門應該就是這個工事對外的大門,隻是不知道出去後是外麵的什麼地方。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