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寒冷,他點了一堆篝火慢慢的等著。大約過半個小時,繩子晃動了起來,知道人要上來了,趕緊往上拉繩子。
很快,一個板車被拽了上來,是王大山先上來了,小車上裝著一個箱子,箱子裡是瓷器。片刻之後,李援朝也上來了,同樣是瓷器。
今天王大山特意讓李援朝都裝的是瓷器,先把瓷器運走,然年後再運金條。
行動很順利,兩個人連續下去了五六趟,終於把瓷器裝完了。最後又下去一趟,把之前放在寫字台大缸裡的字畫卷軸一股腦的都搬了出來。
王大山看了看時間,已經淩晨3點了。不能再繼續了,今天要回去了,不然天亮了讓人看到實在不好解釋。
好在王家道觀也在山裡,一般情況下,周圍沒什麼人經過。但初冬季節也有獵人上山打獵,萬一被人撞見了也不好,所以還是早回去為好。
三人把瓷器箱子都捆在了騾子背上,字畫卷軸王大山自己背著。王正風清理了篝火,再把通風口掩蓋好,就打道回府了。
等回到道觀,王大山迫不及待把所有的瓷器都拿了出來,仔細的欣賞。
彆說,還真有好東西。
瓷器一共有十二件,王大山感覺最好的一件,應該是一個青花龍紋大缸,也就是擺在武藤寫字台上的那個。
為什麼說這件最好,因為他覺得特彆像是明嘉靖的龍缸真品,用來祭祀的那種。雖然不是特彆大,但也很霸氣。
明嘉靖龍紋大缸
為什麼說特彆的像?因為王大山還沒有入門,也看不太明白,隻是憑感覺認定為真品。
龍缸的燒製不易,難度極高。由於胎體厚重,導致拉坯、利坯和燒窯難度極高,因胎厚而致受熱不均使開窯時常常出現墜裂、驚碎的現象,所以是史上公認最難燒的瓷器。
據《景德鎮陶錄》龍缸窯記載,“窯製前寬六尺,後如前,饒五寸,入身六尺,頂圓”。燒一窯龍缸消耗的燃料約鬆柴一百三十,體積之大,重量之重,要求做坯、利坯和燒窯工匠具有高超技藝。
萬曆的定陵中沒有使用本朝製品,卻使用了兩件嘉靖龍缸,就此,不少人推斷萬曆年間龍缸沒有燒成,才不得已使用嘉靖製品。
北京保利2022年秋拍上有一個明崇禎青花海水雲龍紋案缸,成交價達到了四百多萬元。但這一件王大山覺得更加霸氣,說不定比那件更好。
除了這件大缸,還有一對明萬曆鬥彩飛馬纏枝花卉梅瓶,王大山也覺得十分好看,想想前世那個鬥彩雞缸杯的價格,他覺得這對梅瓶應該也不便宜。
剩下的都是一些清代的瓷器,從雍正到道光的都有,有青花的罐子,有琺琅彩的瓶子,大盤。還有粉彩的筆洗、小碗,碟子等等。意想不到的是,還有一把紫砂壺,王大山對這東西不太了解,但既然被擺在了博古架上,說明也是有一些價值的。
這些東西值錢不值錢他不知道,但漂亮是真漂亮。那紫砂壺,王大山決定以後就用它來喝茶了。
除了瓷器之外,還有一些卷軸,有書法也有古畫。他對書畫興趣不算大,隻是草草看了一眼,就放到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