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大山提出要給他500塊錢好處的時候,他果斷的放棄了,而是希望王大山能夠投資,他們一起做一做南來北往的倒爺生意。
王大山聽了之後,也十分的感興趣,於是他便問道:“你打算倒賣什麼?”
“電子表,電子表這東西,體積不大,攜帶方便,每次能夠帶回來上百塊,進貨價格便宜。
在中英街,一塊電子表零賣隻要十多塊錢,如果是拿的海裡邊來的貨,更加便宜,最多也就是七八塊錢一塊,可運到京城來卻能賣到四五十塊。”
趙善十分的自信,他相信隻要王大山願意投入,肯定能夠賺大錢。
王大山仔細想了想,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
上一世他十分關注芯片的發展,也看過一些相關的報道。中國最早的電子表芯片是台灣工研院引進的。
1977年,中國台灣工研院引進美國無線電公司的技術,落成了第一座集成電路三英寸示範工廠。
第一批產品是電子表的ic(即集成電路),這是中國台灣製造的第一顆集成電路。一位在香港做電子表的台商給了他們10萬顆芯片的訂單。不到一年,工研院的芯片生產良品率超過了rca(美國無線電公司),成為了全球電子表芯片的大供應商。
1980年,正是港島人瘋狂生產電子表並向全世界傾銷的時候。這個時候的電子表還很貴,出廠價大約在30港元左右,而此時人民幣對港元的彙率差不多是1:7.6左右。
也就是說,一塊電子表的成本價不到4塊錢人民幣。當然,這是不算關稅的價格。而如果賣到深圳,差不多是10多塊錢,賣到內地,就需要40-50塊錢左右。
這個價格直到1985年左右才會下降,那時候在中英街買一塊電子表就隻需要5塊錢人民幣了。
也就是說,電子表至少還有3年的時間能夠大賺特賺。
除了電子表,還有計算器。
現在,計算器也是好東西,好多單位沒有計算器,財務和出納出賬入賬全用算盤珠子,出錯率很高。如果能把計算器也運到京城,加上電子表,一年賺個幾百萬一點問題沒有。
王大山十分心動,但他又有些顧慮。畢竟,趙善並不是他熟悉的人。他的人品怎麼樣,心性又如何,這都不好說。
王大山投資做生意肯定沒問題,他不缺錢,投資幾萬塊甚至十幾萬對他來說不傷筋不動骨,就像玩一樣。但即便再無所謂,那也是錢,也是他和兄弟們一起辛辛苦苦賺來的,萬一趙善心眼不實在,把錢坑走了,他心裡也會不爽的。
即便就算趙善不把錢坑走,隨便耍點小手段,王大山也不好察覺。
脫離了掌控的事情,王大山不喜歡。
於是他毫不客氣的問道:“趙善,你說的很誘人,我也挺心動,錢對我來說不是什麼事兒,但你要告訴我,我憑什麼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