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某位社團的某個老大能夠掌管一條街,那已經算是很厲害了。畢竟,一個小小的香港,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足足有十五六萬黑社會的成員。
這麼多人裡,能搶到一條街的陀地足以成為黑社會的頭部大佬了。
香港黑社會陀地的傳統(指在自己的地盤上收保護費)是在四大探長時期形成的。當初鬼佬警察腐敗,為了多收好處,常讓華人警察替他們收治安費。
呂樂為了在鬼佬警察中表現自己,在他自己負責的地盤上,每條街都安排了一個幫派成員替他收錢,各個幫派為了能搶到這個替他收錢的美差,開始打來打去爭搶地盤,最後才形成了黑社會插旗話事掌街的傳統。
逛完了缽蘭街,王大山肚子有些餓了,於是他決定到街上的一家茶餐廳吃飯。
點了個滑蛋牛肉飯,一杯凍鴛鴦,還有份西多士,王大山就坐在位置上衝洗餐具。
正在洗著餐具,突然聽見坐在他後麵的兩個人在說話。王大山不動聲色的向後望去,發現是兩個軍裝警察正在吃飯。
此時是下午,快到了下班的時間,有警察偷懶在茶餐廳吃飯,然後再回去打卡下班也說的過去。
兩人用粵語聊天,還夾雜著一些山東話,聽起來有些滑稽。
其實這在香港很正常,因為香港華人警察,有一大部分都是山東人,從1922年到1949年,港英政府有從山東招募警察的習慣,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才結束。
當時由於語言不通,再加上山東人高大健壯,鬼佬很喜歡他們,所以很多山東警察被派往新界逐步取代摩羅差(印度裔警察),也在交通部、衝鋒隊或是香港島山頂警區當差,保衛港督府。
王大山前世曾經在惠州、廣州一帶駐訓,後來駐港部隊實行輪換製度,他也輪換駐防過駐港部隊,所以他能聽得懂白話。
就聽到身後其中一人說道:“文哥,你知道嗎?昨天晚上太平山頂出事了。”
另一個人說道:“哦,出乜嘢事啦?”
“聽我一個在西九龍重案組的表哥說,西九龍總區警察總部的一位鬼佬總督察死在了太平山的家裡。
我表哥說,這個鬼佬是總區行動處的,今早被上班的菲傭發現死在了家中,全身上下都沒穿衣服。家裡的保險櫃還被打開了,裡麵什麼都沒有了。”這位警察說的繪聲繪色,仿佛親眼看見一樣。
“哦,難道是入室爆竊?現在還有人敢偷鬼佬的東西?誰的膽子那麼大?”
“不知道,聽說昨晚這個鬼佬督察帶了一個女人回家,後來這個女人不見了。”
“原來還是個桃色新聞啊,這下可有這幫鬼佬受的了,警務處長還不被氣死。”
說到這裡,也許是這個案子也沒查出來什麼新東西,兩位警察轉移了話題,聊起了一些巡街的事情。
王大山聽到有鬼佬督察死了,還是一位總督察,覺得這件事肯定要鬨大,對皇家香港警察的影響不會小,為了查清真相,最近一段時間,香港各個社團肯定要雞飛狗跳一段時間。
但事不關己,王大山也就聽了一耳朵,純粹當成了一個八卦,笑一笑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