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14日上午,阿爾伯特在臨時召開的帝國會議上向亞曆珊德琳以及議會成員遞交了自己的辭呈,議員們對此感到非常的震驚,但他們也都知道這是情理之中的可預料到的事情。
昨日13號發生的事情也被公之於眾刊登在各大報社的報紙上,《極端種族主義者襲擊無憂宮》這則新聞成為了德國以及周邊國家的頭條新聞,人們在得知襲擊者是宰相的侄子時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驚,而接下來一段時間裡這件事也將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宰相辭職的理由便是這件事,他以“管教不利,沒有顏麵在擔任宰相”為由請求亞曆珊德琳批準他的辭職並允許他辭去一切職務安心養老。
亞曆珊德琳同意了這件事情並按照阿爾伯特的安排任命弗朗茨·馮·帕彭接替阿爾伯特擔任宰相完成接下來的任期。
議會裡很安靜,沒有因為這件事產生喧鬨,所有人都思考著接下來該怎麼做,宰相辭職對他們的影響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對於帕彭來講這並不是一件很令人高興的事情,因為擔任宰相也意味著一堆子麻煩事,他知道阿爾伯特執政後期是甩手掌櫃,所以在被任命為臨時宰相的那一刻他就開始頭疼這些問題。
對於中央黨來講這也是一件悲喜交加的事情,他們擺脫了阿爾伯特的個人控製,同樣也失去了一位強大的政治家。
對於其他政黨而言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誰都知道阿爾伯特的厲害,大多數人都想見到他下台,而現在他確實下台了,雖然是自己辭職的。
不過有那麼一小撮人覺得很不對勁,阿爾伯特的辭職太突然了,前一天發生事情第二天就立刻辭職,好像是早就準備好了一樣,可這不對勁又非常的合理,所以他們隻能將想法埋於心中。
在上午的帝國會議之後,宰相辭職的消息就瞬間傳遍了整個德國,下午這個消息也傳播到了其他國家,宰相主動辭職的消息讓所有人為之震驚,這個新聞在被播報出來之時便和《無憂宮遇襲》一起成為了歐洲的頭版新聞。
不過在這樣的大事件之下,有那麼一則小新聞不那麼受人關注,柏林的人們好像忘記了昨天下午警察查封了一家俱樂部並逮捕了其中的所有成員。
直到數天之後才有人再次提起這件事情,而那個時候認識他們的人才發現自己再沒有見到過他們,這件小事沒有引起什麼關注,不過關注的人對此充滿了興趣,有人猜測他們是被秘密處死了,也有人猜測他們被關進了大牢。
兩天之後的16號,“皇帝司機被謀害”一案開庭進行審理,林尚舟作為被害者出席其中,經過短暫的審判之後,三名犯人中的兩名主犯被判處死刑,那名未成年人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待遇和普林西普一樣。
在法庭上林尚舟本以為那名俱樂部的老板不會被判死刑,但讓林尚舟感到意外的是他被指控了一項新的罪名:教唆克萊因襲擊皇帝和意圖刺殺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