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耶路撒冷(2 / 2)

對方是一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男人,經營著一家水果店,他熱情的邀請凱文三人進入他的店鋪內休息。

進入店鋪,凱文對這名店主問道:“弗裡德曼先生,我能問問您是如何看待這裡的阿拉伯人的嗎?”

“我怎麼看阿拉伯人?”

弗裡德曼眼眶微張,愣了一下後笑著說:“我從小就生活在這裡,讓我說怎麼看阿拉伯人的話,那就是跟看待普通的鄰居差不多。”

“不過其他猶太人怎麼看猶太人就不好說了。”

弗裡德曼歎了口氣道:“對阿拉伯人來講,這裡是聖地,對猶太人來講,這裡也是聖地,同時更是所謂的‘應許之地’。”

“應許之地是什麼意思?

博德疑惑的對弗裡德曼問道。

弗裡德曼稍微思考了一下後說:“簡單來講就是,《聖經》裡麵說上帝把我們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許給了猶太人,這就是所謂的應許之地。”

“然後猶太人移民到這裡的原因就是這個‘應許之地’?”

博德一臉的不可思議,他無法理解這種事情,《聖經》裡那類傳說的故事怎麼能當做移民的理由?

“沒錯。”

弗裡德曼點點頭。

凱文對這種行為也是十分不滿,他們與弗裡德曼談了十幾分鐘的時間,總的來講弗裡德曼是那種對阿拉伯人沒有什麼感覺的猶太人,凱文根據他說的話判斷弗裡德曼是他們第一個采訪的阿拉伯攤販口中:“以前的猶太人。”

在弗裡德曼之後,他接連采訪了其他幾名會德語的猶太人,而他們與弗裡德曼不同,或多或少的表現出了對本地阿拉伯人的敵意,有“應許之地”的宗教原因,也有被阿拉伯人針對的現實原因。

畢竟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矛盾不斷,居住在猶太聚居區內對阿拉伯人無感的普通猶太居民有可能因為阿拉伯人的針對而變得反阿拉伯人,一名普通的對猶太人無感的阿拉伯人也會因為雙方的矛盾而變得反猶太人。

這樣的現實讓凱文頓覺一種無力感,通過調查他發現猶太人的進入帶動了巴勒斯坦地區經濟的發展,對於國際共管會的人來講,經濟發展就代表著利潤,為了得到更多的錢,國際共管會開放移民,鼓勵猶太移民來到這裡推動經濟發展。

但猶太移民來到巴勒斯坦地區所造成的負麵影響他們不聞不顧,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他們不去調解,小矛盾不聞不問,大矛盾派出憲兵用槍指著兩邊的人彆鬨,在黑黢黢槍口的威脅下,雙方的矛盾被迫平息,這樣的辦法確實平息了一時的矛盾,但在平息的矛盾之下,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積蓄起來的怒火,遲早有一天,這怒火會徹底爆發。

晚上三人在一家旅館住下,第二天繼續在耶路撒冷做調查。

三人行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除了調查,他們也去看了看耶路撒冷的知名地點,三人在行至一處廣場的時候,他們見到了正發生矛盾的一對群體。

走進圍觀的人群當中,凱文看向兩幫人的方向,他通過雙方的服飾就能看出來,這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矛盾,兩幫領頭的人正站在一起爭辯著什麼,而兩幫人手上拎著各式的冷兵器,各自用敵視的目光怒視著對方的人。

而在圍觀的人群中也不時竄出去幾個人加入其中,有突然出現的阿拉伯外援,也有趕來支援的猶太人,但總的來講,阿拉伯人要遠多於猶太人,圍觀的群眾也以阿拉伯人為主,假如真的打起來,猶太人是絕對不占優勢的。

“請問你知道他們是因為什麼吵起來的嗎?”

凱文來到一名從外貌上來看應該是歐洲人的路人身旁對他問道,對方瞥了凱文一眼,也不知道他聽沒聽懂德語,但從態度來看他顯然是不想搭理凱文,搖了搖頭。

“打擾了。”

凱文向後退了一步,接著就拿起相機,對著現場拍照。

隨著時間的流逝,對峙的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吵的是越來越激烈,雙方加入爭吵的人也越來越多,眼看雙方就要打起來的時候,凱文聽到一旁的騷亂聲和汽車引擎的聲音。

“是憲兵隊來了!”

扭頭看去,凱文看到幾輛軍車從道路駛入廣場,接著一隊隊士兵從軍車上跳了下來麵對著對峙的雙方列隊站好,爭執中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在憲兵隊到場後便不再爭吵,而是一同用不善厭惡的眼光盯著向他們走來的憲兵隊軍官。

“誒,吵什麼吵啊,有什麼事不能好好談談嗎?”

麵帶笑容的軍官走上前充當著和事佬,不管雙方誰錯誰對,強行拉著兩幫人的領頭握手言和,兩人的眼神幾乎要把對方給吃了,而軍官可不管這個,見兩人握手之後他拍拍手,微笑著說:“看吧,和好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現在請二位帶人回家吧?”

猶太人首領和阿拉伯人首領還想再說些什麼,軍官見狀便張開眼睛,威脅式的發出了一聲:“嗯?”

“嘖。”*2

兩位首領發出了不滿的聲音,瞪了對方一眼後轉身帶著自己的人離開,等兩撥人徹底離開後,那名軍官也拍拍手收隊離開了廣場。

看著用粗暴手段調解矛盾的憲兵隊,凱文三人隻覺得氣憤,本來他們認為占據阿拉伯人土地的猶太人行為不對,但見證了憲兵隊的調節手段後,他們更加厭惡這個憲兵隊,哪有強逼著兩個仇家握手言和的啊?

見證了國際共管會是如何調節雙方矛盾後,凱文在耶路撒冷買了一台編寫打字機,直接開始為自己接下來要寫的書打草稿。

在耶路撒冷待了兩天的時間,凱文三人回到了塞得港,凱文和博德把阿薩爾送回他的家中並給他一次性結算了五百馬克的工資後就離開了。

二人在塞得港乘船回到德國,一周後,十二月三日,兩人回到了柏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