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奧斯曼不一樣,那裡是奧斯曼的土地,奧斯曼沒辦法眼睜睜看著德國人把權力讓給國際共管會內的其他三個國家,因此奧斯曼在見到事態越發嚴重卻遲遲不找奧斯曼幫忙而是有找其他三國或者把原來的官員重新派回去時必定會主動找上德國,希望德國接受奧斯曼的幫助。
雖然這兩件事說到底是一件事,最後結果都是德國接受奧斯曼的幫助並將自己在國際共管會內的權力分享給奧斯曼一部分,但兩件事的性質和影響大不相同。
前者德國找奧斯曼幫忙,那德國就會失去在這件事上的主動權,而後者主動權則掌握在德國手裡,林尚舟若是想,那他還可以對奧斯曼開其他條件,也就是說奧斯曼是求著德國讓他幫德國的忙,到最後奧斯曼還得謝謝德國同意讓他幫忙。
在伊斯坦布爾的大維齊爾宅邸內,凱末爾少見的因為德國人遲遲沒有動作而感到了一絲焦急,一方麵他知道不能讓奧斯曼處於被動的那一方,另一方麵是擔心耶路撒冷穆塔薩勒夫領的穩定。
前者讓凱末爾堅定內心不去主動找德國,後者動搖著他的內心,催促著他去找德國。
他的老師,耶路撒冷穆塔薩勒夫領的穆塔薩勒夫薩蓋則是更加急躁,對他來講,隻要奧斯曼的官員下場,那裡的麻煩就不再是麻煩,大麻煩變成小麻煩,小麻煩根本不是事兒。
可德國人不找他們幫忙,凱末爾也沒有去找德國人的想法,他就隻能乾看著德國官員疲於奔命,一開始他還能看德國人樂子,可現在薩蓋沒那個看樂子的心情了,再他媽看下去奧斯曼帝國就成樂子了。
又過了幾天的時間,凱末爾在薩蓋的勸說下對千裡之外在柏林無憂宮中的林尚舟做出了妥協,他派奧斯曼駐德國官員找上亞曆珊德琳談國際共管會的事情,以“那裡的事態愈發嚴重,作為國際共管會的一員,奧斯曼有理由同德國一起處理那裡的麻煩”跟亞曆珊德琳商量德國和奧斯曼合作處理那裡的事情。
在扯皮了一番後,凱末爾不得不承認這件原本應該是奧斯曼帝國大發善心幫助德國的行為通過語言給渲染成了德國大發慈悲的同意奧斯曼幫助德國處理那裡的麻煩。
在合作達成後,兩國對外的表示則是“德意誌帝國將同奧斯曼帝國一同作為國際共管會的成員處理那裡的事情”,雖然其他加美奧地利也有這個義務,但德國不找他們,他們也懶得湊熱鬨。
在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奧斯曼帝國的官員開始幫助德國官員一同處理他們麵臨的麻煩,在奧斯曼官員介入其中後,很多事情迎刃而解,而原來的德國官員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計劃破產。
而他們中的高官有一個算一個都被亞曆珊德琳從德國政壇中踢了出去,要麼回家養老,要麼被撤職好幾級,隻能當個閒官。
這群高官等著被重新派回去呢,結果出了這檔子事兒,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呢?隻能在家裡無能狂怒,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這件事最後也是順利解決,社民黨政府把那裡的官員變成了社民黨人,如果不出意外,這群官員將在那裡一直工作到耶路撒冷穆塔薩勒夫領被奧斯曼帝國收回,在這期間他們將為社民黨政府牟利。
而奧斯曼帝國也得到了一個令人開心的結果,從原來國際共管會的邊緣人物成為了能夠管理那裡事務的次要成員,雖然話語權最大的還是德國,但現在比以前好,奧斯曼能更好的在耶路撒冷穆塔薩勒夫領內布局,為未來的某天收回這片土地做準備。
在國際社會上德國也因為社民黨官員在國際共管會內的行為漲了一波名聲,雖然他們沒辦成什麼事,但至少態度是合格的,德國世界霸主的身份總算是為世界帶來了一點正麵影響。
德國與奧斯曼帝國的關係也因為這件事變好了許多,兩國開始商議其他更多的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