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很想破口大罵。
大家都是來地方州郡混資曆的,這種事情睜一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何必較真呢?
可這王濬不行,自打上任以來,他處處標榜嚴正清峻。
這可倒好,地方許多官員因為此事都望風而去,弄得現在各縣甚至太守府都有許多職位空缺。
李承玩味地打量著王濬,心說,要不這太守你來做?
不經曆點廟堂的毒打,你是不會理解本府的難處啊。
最終他忍住了想要罵人的衝動。
自己新官上任,這王濬也算個能吏,況且對方家族世代兩千石,姑且先忍了。
思考了一陣,李承想出了說辭:
“莫非士治是因為對方是商賈出身而輕賤於他嗎?”
“殊不知,本府祖父追隨太祖之時亦是遊俠出身。”
“選賢任能事關重大,萬不可如此啊。”
李承試圖用這些話對王濬進行道德綁架,然而王濬卻不吃他這套。
誠然,身為士人的他對這些商賈潛意識裡會帶著輕視,但他並不是因為這個才反對這個任命的。
具體是因為什麼,兩人自然是心知肚明。
“府君教訓的是。”王濬拱手道,“出身之貴賤的確不能代表才能之高低。我州郡征辟向來也是以德行、才學為標準,還望府君深思。”
王濬算是給了李承麵子,沒揭下那層遮羞布。
李承不好多說什麼,此時此刻他還不好跟王濬撕破臉,隻是皺眉問道:“那依士治之見,該當如何?”
王濬道:“當年杜公(杜畿)在河東之時,寬緩仁恕,嚴正清峻,河東百姓皆愛之。下官以為,府君應效仿杜公,方可興業安民。”
聽到這話,李承愣了半天。
好家夥,這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啊。
那杜畿可是被世人稱作大魏第一太守,是自己朝中的靠山趙儼都要避讓三分的人。
記得在文皇帝時期,那時為了提升人口,朝廷曾下令各郡征集寡婦實行再分配。
杜畿如實征集,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而在趙儼繼任後,河東送出的寡婦一下子多出許多,這就顯得杜畿的業務能力低出趙儼一大截。
曹丕曾責問杜畿緣由,而杜畿卻正顏厲色,怒斥趙儼為了提高政績,征集的都是“活人妻”!
李承不清楚對方是否知道他跟趙儼的這層關係,但對方這話就差把“貪官”二字糊自己臉上了!
雖然心中氣憤,但他還是想要一個好名聲,於是說道:
“呃...士治言之有理,本府自當效仿杜公,勿讓河東百姓失望才是。”
這時,李承心生一計:“不如這樣,今年郡內倒是有一人,良家子出身,聽說此人武藝了得,深曉兵事,他乃是聞喜縣人,喚作毋丘秀。”
“郡內兵事不可荒廢,勞煩士治跑一趟,征此人入幕。”
王濬最近看過名冊,對這位毋丘家的士子有些印象,當即拱手言道:“下官領命。”
“哎。”就在王濬準備離去時,李承忽然叫住了他,“本府方才也說了,都尉之職不可空缺太久,若是此人不肯入幕,那就先讓鄭家小子上任,實在難堪大任的話,日後再罷免也不遲。”
王濬一愣,他知道對方給足了自己台階,沒有不下的道理。
王濬拱手退去。
李秉則是捋須而思,嘴角露出一抹奸笑。
他近日得到了洛陽來人征辟毋丘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