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隨著魏軍持續的猛攻,樂浪守軍不堪抵抗,消極避戰者、逃亡者甚眾。
由於魏軍在攻城的同時還命令烏桓部落在浿江沿岸充作遊騎,大幅度限製樂浪向帶方求援的可能。
樂浪太守無可奈何最終選擇開城投降。
夏侯獻下令將樂浪太守斬首,並遣石苞率一支軍帶著樂浪太守的首級前往帶方。
帶方太守很識時務,開城夾道歡迎,很快配合交接了防務。
與此同時,在青州東萊郡黃縣海岸邊,大大小小的樓船、艨艟鱗次櫛比的停靠著。
事實上,不等夏侯獻前線的捷報傳來時,曹叡那裡已經炸開了鍋。
公孫淵千不該萬不該觸碰曹叡的紅線。
於是曹叡下令,臨時將青、徐兩州的兵馬調動權臨時交由青州刺史田豫,命他即刻前往遼東。
同時曹叡也在等待著樂浪、帶方二郡的消息,如有不利他或許還將出動他最後一張王牌。
“田使君,我徐州的兵馬來黃縣已經十餘日了,我等何時動身啊?”徐州刺史鄒岐一臉隨意的看向田豫。
“不急。”田豫捋著灰白的短須道:“目前還不清楚遼東的戰況,我想再等一批從西安平返回的運糧船,說不定會有前線的軍報。”
鄒岐隨即眉頭一皺,黝黑的臉上露出一抹質疑之色:“可是陛下的旨意是要我等速速進軍,如此耽擱下去怕是陛下要來問責。”
他也是老資曆了,在曹丕分河西諸郡設置涼州時,就以鄒岐為第一任涼州刺史。
到了本朝他遷為徐州刺史,之前桓範任青徐都督時曾與他有過房屋糾紛,桓範一度想以使持節的權利斬殺自己。
但鄒岐也不是善茬,當即上奏廟堂,致使桓範被罷免。
桓範離任後,他本以為青徐都督總該自己來做了吧,誰知來了個田豫。
翻看履曆一看,前任隻是個地方太守,最高也就做到護烏桓校尉。
他心中有不服是肯定的。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來勸田豫出兵了,誰知對方又說道:“陛下若是怪罪下來,我自當擔下一切責任,鄒使君稍安勿躁,依令行事吧。”
“知道了。”鄒岐沒再多說什麼,擺擺手,大步離去。
田豫為人古板固執,不善於人際交往,之前無論在幽州還是上一次來青州他都被人參了一本。
不過他對於那些勾心鬥角已經麻木了,他現在隻想發揮一個老將的餘熱。
之所以他止步不前,是因為他想等到前線的情報再決定進軍的方向。
此時有三個選項。
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登陸東遝(今大連),一邊向北逐步進軍一邊等待幽州軍的消息。
此舉最為穩妥,但補給線將會拉得太長。
二是直接在遼口登陸,直接給到遼東腹地壓力。
此舉很是冒進,雖說穩穩把握住了補給線,但若沒有其他路軍隊的支援,自己則會變成孤軍。
所以,他還有第三個選項。
進軍西安平。
當然,選擇這個路線就說明幽州軍在樂浪陷入了僵局,他不得不前去支援。
大規模軍事作戰,每一路軍隊的進軍選擇都尤為關鍵,所以他為了確保自己不會選錯,寧願再多費些時日等消息,哪怕被人非議,他也無所謂。
功夫不負有心,就在十日後,天子的催戰詔書抵達青州的同時,來自遼東的戰報也同時傳來。
黃縣軍營。
“使者從何處來?”田豫上前問道。
“下官是從帶方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