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兩人關係很好,但當著這麼多人的麵,夏侯獻也隻能擺出一副嚴肅臉,問道:“戰況如何?”
司馬昭猶豫再三,終於還是開了口:“稟大將軍,吳軍似乎早有防備,他們拚死力戰,最終走脫....”
說完,他聲音又加重了幾分:“下官出師不利,請大將軍治罪!”
這個結果,夏侯獻其實早有心理準備。
一開始他對司馬昭的預期就不算太高,畢竟設伏的兵力實在有限,朱然還是久經戰陣的宿將,想把吳軍全部留在峴山簡直是天方夜譚。
並且自己的軍隊在昨日白天剛剛經曆大戰,貿然在夜間追擊吳軍乃是不智之舉。
說實話,隻要司馬昭這裡能稍微有所斬獲,他便算是沒有辜負自己把飯喂到他嘴邊的這一舉動。
至於現在這樣的情況,勉強可以接受吧,至少司馬昭沒有選擇甩鍋而是主動請罪。
“知道了,先下去休整吧。”
夏侯獻既不表揚也不批評,等司馬昭離去後,他把牛泰叫了過來,決定找他再核實一下情況。
“牛府君是吧?”
牛泰起初有些緊張,他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官,後來當夏侯獻問起昨夜的戰況時,他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沒有把司馬昭給賣了。
“稟大將軍,昨夜的情況的確如司馬太守所言那般,儘管我軍一開始造成了一定的殺傷,但多半隻是幾個前軍小校。”
牛泰避重就輕,最後表情沉重地說:
“吳軍殊死抵抗,我襄陽都尉蔡英,不幸戰死。”
“知道了。”夏侯獻點點頭,問題就問到這裡。
“張將軍。”他看向張合,希望對方能幫自己拿個主意。
二人在來的路上曾商議,如果此役無論是段墨在江麵上的攔截,或是司馬昭在峴山的伏擊有幸能將吳軍士氣打崩,他們今日便可派麾下精騎前去追擊,若是能徹底消滅吳國的荊州精銳,未來便大有可圖。
不過現在看來,這計劃要落空了。
張合隨即給出中肯的建議:“大將軍有建功之心是好事,但沒有合適的戰機而貿然行事的話,恐難成事。況且此役我軍斬獲頗豐,該知足了。”
“此役多虧了張將軍。”夏侯獻謙虛地說。
張合捋須而笑:“大將軍這樣的人,很難不得人心啊。”
二人相視而笑,彼此的第二次合作終於進入了尾聲。
大軍回到襄陽短暫停駐,沒過幾日,辛毗持節前來犒軍。
同時也帶來了揚州的戰報。
揚州的吳軍是在更早的時候退卻的。
據報,當時揚州刺史郭淮所部距離吳軍最近,然而在全琮攻打芍陂時,郭淮並未第一時間出戰,而是向滿寵請求援軍,一同拒敵。
他給出的理由是,吳軍勢大,孤軍阻擊容易迅速被敵軍擊潰,於大局不利。
太傅滿寵是第一次跟郭淮共事,雖然看出了郭淮的小心思,覺得他為人圓滑,但也沒多計較。
就這樣,滿寵和郭淮合兵抵擋全琮部隊,率領諸軍與吳軍浴血奮戰數日。
值得玩味的是,在有大軍做依靠的郭淮,此役卻是打得極其勇猛,長年在雍涼為將的他,在戰場上的風格趨向於野蠻粗暴,這讓長於南方的吳兵們很難適應。
幾天下來,吳軍抵抗不住魏軍淩厲的攻勢。
魏軍乘勝消滅了吳國五營將秦晃的部隊,吳軍陷入不利的戰局。
幸虧吳將張休和顧承率軍奮力抗擊,終於擋住魏軍的進攻。
後來全琮兒子全緒、侄子全端趁兩軍混戰之際突襲魏軍後方,麵對吳軍的反撲,滿寵認為沒必要再打下去了,主動選擇率軍退卻。
全琮見攻取壽春無望,引軍而還,六安的威北將軍諸葛恪等眾也相繼離去。
荊州、揚州兩地戰場都是捷報,此番魏國大獲全勝,廟堂的一大輪封賞是必不可少的。
辛毗說,天子曹芳對此事極為重視,欲大加賞賜。
當然,具體的封賞估計回到洛陽後才能知曉。
大軍在襄陽又待了五六日,這日,就在夏侯獻準備率軍返回洛陽時,校事府的一名校事忽然找到了他。
“大將軍,我們的人在江陵城中探得消息,吳國車騎將軍朱然死了。”
“怎麼死的?”
“有傳言是在回軍路上戰死的,其子朱績秘不發喪,將遺體送回江陵後才將其入柩。”
聽到這個消息,夏侯獻大為震驚。
其一,他似乎是錯過了一個巨大的戰機。
其二,這司馬昭貌似是陰差陽錯立了大功,這下不封賞都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