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孫權還真聽進去了。
他並沒有給予朱績足夠的信任,朱績隻是做到樂鄉督加南郡太守。
這就導致了此番魏軍突然發難,吳國在荊州方麵沒有人能做到迅速統籌全局。
西陵督、公安督、巴丘督幾乎是各自為戰。
以至於讓魏軍長驅直入,陷入目前的困境。
即便是後來陸遜、全琮輪番上馬也沒起到太多實際效果。
換帥太過頻繁,一會兒一個指導意見,都不知道該聽誰的。
而且守軍們也是人心惶惶,一會兒聽聞丞相病故,一會兒聽聞全都督敗走。
聽完陸抗講的這些,夏侯獻有些無語。
他本以為魏國的朝堂已是狼藉一片了,誰料想吳國朝堂更是爛泥一攤!
短暫思考後,夏侯獻再一次將注意力放回今日的軍議。
“中線和東線那邊可有什麼消息?”他問道。
“稟大將軍。”負責整理戰報的參軍胡奮開口道,“吳軍的呂岱增援後便接替了夏口督統帥三軍,夏口易守難攻,驃騎大將軍(張合)本身兵力也不多,隻能據營與其對峙。”
“呂岱?”夏侯獻對此人有些印象,若他記得不錯,夏口對峙的兩位老將軍加起來起碼要一百五十歲。
夏侯獻想了想,中線本就是佯攻,張合能在穩住軍心的同時還牽製了吳國重量級的將軍,已是功不可沒。
“司空那裡,他們不僅占據了東興堤廢墟兩側的七寶山和濡須山高地,還派出油船搶奪了下遊的中洲。吳軍的援軍來了似乎是一籌莫展,看樣子形勢一片大好。”
胡奮頓了頓,又說起東線的情況,不過話到最後語氣裡竟帶有一絲的不悅。
夏侯獻懂得他的情緒,這叫“不怕兄弟吃苦,就怕兄弟開路虎”。
友軍太過順風順水,自己這邊卻進展緩慢,的確令人沮喪。
然而夏侯獻卻淡淡地說了一句,似乎是在提醒胡奮:“玄威,這是好事啊!司空果然用兵如神,看來我軍這裡也要加把勁了。”
胡奮明白了過來,趕忙點頭稱是。
回到眼前的戰場,眾人開始討論百裡洲的攻略。
在談到如何登陸時,鐘會先是說道:
“明公,當年先父教我和阿兄軍略時,曾講過悼侯(夏侯尚)襲百裡洲之故事。”
“現如今汛期未至,大江水位尚淺,不如便效仿當年故事,趕工製造一批小船,外刷桐油,趁夜色從兩翼包抄百裡洲,一邊將先頭部隊送上岸,一邊放火焚燒吳軍停靠在島邊的船隻。”
“大江南岸的吳軍在得知軍情後,勢必會前來增援,故而我軍必須要快速拿下沙洲上的吳營。”
“所以我建議,在搶灘部隊成功登陸後,迅速在百裡洲與北岸間結成浮橋,再在岸邊提前安排一支軍隊整裝待發,待浮橋一成便領步騎渡江,以迅雷之勢攻打吳軍營寨。”
“好方略!”夏侯獻當即讚道。
他如今已然是摸清了鐘會的脾性,即便他想有所反駁也要先稱讚一番,給足了麵子之後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否則他該生悶氣了。
然而,杜預卻是絲毫不給麵子:“士季既知當年戰況,為何隻談‘利’,卻不言‘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