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夏侯獻找來心腹們商討此事,有人建議不如效仿吳國官製,複設丞相一職。
說起來,魏國在正式建國前便有丞相一職,擔任此職的正是武皇帝曹操。
建安十三年,時任漢朝司空的曹操廢除三公,自領丞相。
不過說是廢除,但從後麵的結果來看,實際上僅僅是廢黜了“司徒、司空、大司馬”的名稱,轉而成為了“丞相、禦史大夫、太尉”的新三公係統。
三公之首是丞相曹操本人,禦史大夫郗慮乃是曹操的心腹爪牙,而太尉之職則是留給了荀彧。
雖然他知道,荀彧根本不會接受。
從曹操這場改製來看,他的野心昭然若揭,不僅是為清除漢室朝堂上的政敵,更是為了給曹丕留下一個清白的履曆。
曹丕建國後,丞相一職不再啟用,同時又複設了三公,以華歆為司徒、王朗為司空、賈詡為太尉。
自此之後,三公又一次成為榮譽職位,權力被中書台、尚書台分割。
而今夏侯獻想要改官製,並非是衝著給朝堂換血去的,因為這直接動了彆人的蛋糕,那些多年身居高位的老臣豈能同意。
在吳國的官職係統進入視野後,他便突然覺得孫權這人身上,還是有不少值得學習之處的。
自孫權改元黃龍,僭位稱帝,吳國朝堂的高級官職便與其他兩國略有不同。
除了太傅不常設,自皇帝以下他設有丞相,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上大將軍、大將軍等諸多高級官職。
細一看,這權力分割得不要不要的,不還是動了彆人的蛋糕?
實則不然。
魏國的人口要遠遠高於吳蜀兩國,那官員也是如此。
可是蛋糕就這麼大,不夠分怎麼辦?
那就多切幾刀唄。
夏侯獻個人覺得,這是利大於弊的事。
以此不僅可以拉攏一些騎牆派,還可以犒賞自己的心腹,兄弟們跟著大將軍混,不就是為了進步嘛。
不過,但凡是改製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一旦設丞相,開府治事,將會分割尚書台的權力。
現如今尚書令司馬孚,位置坐得穩穩當當,直接去動他肯定不可能。
之前,凡事都要先行經手尚書台,雖說司馬孚在大事上也不敢藏私,但夏侯獻總不能天天去台閣坐著吧。
若是此次改製能夠成功,朝廷諸事或可先行奏於相府,做到宮中府中俱為一體,行政效率會提高不少。
....
不久,提議一出,朝堂內掀起軒然大波。
但也僅僅是咋呼,實際過程的推進並未收到太多阻力。
平日朝堂上兩個熟悉的聲音最近聽不到了,而那些身居高位的老臣似乎也沒太多怨言,畢竟三公九卿的位置還擺在那裡。
現如今,魏國的官職自皇帝以下依次是丞相、太傅、左大司馬、右大司馬、上大將軍、大將軍、三公.....
老實說彆看這些花裡胡哨的,隻要沒有染指台閣,都沒有什麼太多實權。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大將軍是上公,高於三公。
而此番改製後,太傅以下皆變成位比三公,目的就是為了不淩駕於老臣之上。
這個並非是夏侯獻獨創,本身這些位子的高低權重就具有很強的靈活性。
曆史上的司馬師做大將軍時,拜自己的三叔司馬孚為太尉,這個時候的太尉甚至還要高於大將軍。
現階段,大將軍以上,新設的位子暫時懸空,日後何人晉升,各憑本事。
數日後,天子正式拜夏侯獻為丞相,封蕭縣公,賜入殿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如漢蕭何故事。值得一提的,如今夏侯獻成為曹魏曆史上第三位非曹姓公爵,第一位是山陽公劉協,第二位是樂浪公公孫淵。
如今他的正式頭銜為:丞相,蕭公,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其餘有功之臣皆有封賞。
驃騎大將軍張合因功,遷大將軍,封鄚縣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