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司馬師卻是有著不同意見:
“不妥,若是打草驚蛇,全寄很快能帶著部曲北投魏國,夏口守軍至少還有數千之眾且是精兵,萬不可拱手讓人。”
“臣以為武昌距夏口不遠,應派一員將軍火速前往夏口,爭取以最小的代價收攏夏口殘部。”
“子元之言甚得我意。”孫魯班讚許一句,卻是帶著意味深長地笑意看向司馬師:
“既然如此,子元替本宮去一趟夏口,你看如何?”
司馬師敏銳地察覺到,王後的話語中有試探之意,他沒多思考便開口說道:
“臣未有統兵之能,恐不能擔此大任。”
聞言,孫魯班換了副遺憾的神色:“既如此,那便不為難子元。”
隨後轉頭看向孫峻:“傳令給朱異,要他速速整軍,接管夏口。”
“唯。”孫峻領命。
“子元先回去吧。”孫魯班看了一眼地上的幾張白布,擺了擺手。
司馬師離開內殿。
孫魯班站在那發了一會呆,揮手召來隨從也欲離去。
走至殿門口,轉頭對孫峻道:“把這裡好好清理一下吧。”
.............
賈充的消息是來自於武昌城中的探子,但這情報是碎片化的,外加了一些適當的推測。
至於武昌宮中具體發了什麼,卻是不得而知。
而當另一個消息傳回洛陽時,魏國這邊才大致分析出了事情的全貌。
這消息是荊州刺史司馬昭送來的。
據司馬昭所述,夏口自從全緒率軍返回武昌後,沒幾日便遭到朱異的攻擊。
留守夏口的全寄是全緒的同胞弟弟。
因事發突然,無力引軍隊北逃,全寄隻帶了親兵數十和少許家眷狼狽逃往雲夢澤,後被江夏守軍擒獲。
全寄將他所知道的事和盤托出,雖說武昌宮內的細節依舊未知,但可以知曉的是,前來夏口勸全緒回朝之人正是司馬師。
司馬昭猶豫了許久,最終還是把這個信息寫進信中。
此事他萬不敢脫大,隻在心中暗罵全寄:混賬東西!你投誰不行,投我作甚!
武昌這場有預謀、有計劃又進展異常順利的政變沒給魏國留下機會。
如果全緒多留個心眼在武昌多糾纏幾日呢?
如果全寄多打探武昌的消息,提前作出預警聯絡魏國,魏國也好出兵“防守”夏口呀!
但卻沒有如果。
數日後,楚王太後孫魯班以孫基擅殺王公重臣為由,聯合武昌群臣向劉皇太後上表罷黜了他的帝位。
其實就差說皇帝謀反了。
之後改立孫霸次子孫壹為帝。
八歲的孫壹繼位後,使孫魯班之子全懌襲爵,嗣相國、楚王位,總覽西吳軍政。
不久後,魏國的詔書再一次送到了武昌,要求西吳偽帝自去帝號,向魏國稱臣。
而這次的詔書很有意思,內容與先前的詔書幾乎如出一轍。
但有一處卻是有所塗改:【孫基(劃掉)孫壹】
以此來故意惡心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