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到市場找客戶(2 / 2)

“請貨”是他們的行話。

碼頭這邊停靠的船,要給碼頭“保護費”,老板從這邊拉貨,也要給“請貨費”。

就是碼頭要抽提成,他們會派人負責把貨護送出

去。

當然,出了他們的地盤,他們可就不負責了。

“蘇老板也是常做生意的人,我喺不會亂來啦,行業規矩,這個數。”

說著,伸出兩根手指頭。

蘇淩風明白了,抽二成錢,比方說進一百塊錢的貨,要留給他們二十。

收的不高,因為貨源便宜,比市場上的貨便宜了不止兩成。

蘇淩風點了點頭。

“我剛到珠江,要先到

“沒問題,蘇老板要先過來打個招呼,不然晚上就要跑空了,有貨也被人訂了。”

阿東笑嗬嗬道。

“明白,那咱明天見。”

蘇淩風伸出手來。

“明天見。”

倆人握了握手。

阿東送幾人出去,阿康和阿良,坐在摩托車上,正抽煙扯皮呢。

聽他們的談話和臉上的表情,好似在聊哪個發廊的姑娘。

阿康用兩隻手比劃著,逗得阿良“哈哈”笑,差點從摩托車上摔下去。

“豬頭,叼你啦,送老板走。”

阿東對兩人說了句。

兩人臉上還帶著玩笑後勁,笑嗬嗬地坐到摩托車駕駛座,拍了拍後座。

“老板,上車。”

蘇淩風又跟阿東客氣兩句,幾人坐上摩的往外麵去了。

再次七彎八拐地出了村子。

“康哥,送我們去菜市場。”

蘇淩風對載自己的摩的師傅阿康道。

“明白。”

到了菜市場,幾人下了車。

阿康沒多要錢,平時路上什麼價,這趟還是什麼價。

至於他們等的時間,沒關係,蘇淩風這邊跟阿東的生意要是做成了,阿東少不了阿康的好處。

“康哥,留個電話,要是明天我們還去,給你打電話。”

蘇淩風對阿康道。

“好嘅。”

阿康到旁邊商戶,借了紙筆,寫了個號碼遞給蘇淩風。

“一早打,晚了我就出去跑客了。”

“嗯。”

蘇淩風領著任勇和馬磊到菜市場去。

找豬肉鋪去問。

廣粵人對豬腳飯有著濃厚的情懷,好多地區都吃,就像河豫的胡辣湯,山魯的雜糧煎餅,川渝的火鍋。

因此他們當地人對於豬腳的消耗量很大。

但這個年代,單靠咱們的產量,嚴重供不應求。

要是靠屠宰場拉來的,一頭豬就四個腳,想想也就知道了,運氣好才能買到。

好多豬肉鋪,豬腳都預訂到幾天以後了。

“小碼頭”的貨哪來的?

九龍港拉來的,他們也不產,就是過個路,貨源是南美老墨那邊的。

咱們的印象,老墨好像隻玩地下道那一套,實際人家養殖業也發達,屬於產量過剩,就得靠出口消化。

不過他們有些慘,隔壁就是老美,老美比他們產量還高,彆想往那邊銷。

他們隻能舍近求遠,往咱們這一片運。

也多是咱們廣粵這邊的人,到那邊跑船。

這些貨都是“凍貨”。

沒想到吧,80年代“凍貨”就流行了。

許多人挖苦說,這些肉是“僵屍肉”。

隻能說,真有眼光,確實如此。

真有“百年老肉”。

隻是這年頭,限於種種原因,這種“凍肉”還很少,多是蘇淩風找的這種“小碼頭”拉來的。

後來就用集裝箱搞了。

這些“凍肉”拉來,用水化完凍,肉鋪都有自己的處理辦法,尤其是豬腳這種,處理完跟新的也沒什麼區彆。

不是行家看不出來,因此都是當鮮肉賣的。

客戶很好找,蘇淩風來的這個市場,十多家賣豬肉的。

一聽蘇淩風有大量豬腳供應,都要訂貨。

一家幾十斤,幾百斤的。

蘇淩風都做了詳細的記錄。

等把這個市場跑完,統計了下,訂貨超過一千斤了。

當然他去進貨的時候,會收著點,畢竟這些商鋪隻是口頭約定,又沒給定金,萬一到時候反悔了,貨就壓著了。

虧倒不會虧,無非是多跑幾個市場問問,就是麻煩。

“行,咱們再找個市場問問。”

蘇淩風看著手裡的訂貨單,對任勇和馬磊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