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這麼久嗎?怎麼感覺他都不會累?”
“好厲害呀!我在這種操場上跑一圈都累得不行呢,李柏居然跑了這麼多圈!”
“雖然有點心疼,但看著好爽,尤其是他把衣服脫下來那段!”
“哇塞,李柏的肌肉也太好看了吧?一塊一塊的!”
“這汗水,這身材,傍晚的陽光照著都跟金子一樣布靈布靈的!”
“季子楊,你多發李柏訓練的視頻,好看,愛看!”
彈幕和評論都逐漸跑偏了!
......
當然,對於楚楊傑這些跑步愛好者來說。
他們更加關注的還是李柏的訓練方法。
一個普通人是怎麼通過不到一年的訓練,迅速成為中國最厲害的長跑運動員?
而且還可以在國外的大賽上跑出那麼恐怖的成績,甚至是力壓黑人奪冠呢?
第一個長視頻雖然給他們展示的訓練內容有限。
但在視頻的末尾,完成了30公裡“順一順”目標的李柏,還是在季子楊的提問下,說出了他對長跑訓練的理解。
“其實還是以長距離的有氧慢跑為主,即便是基普喬格,他們每個星期大部分的訓練課程都是慢跑。”
“這個慢跑的速度概念是相對的,並不是說我慢跑的330配速就適合每一個人。”
“大家要找到自己身體比較適應的一個速度,跑得心率不要太高,在比較輕鬆的狀態去夯實你的有氧基礎。”
“如果是心率比較高,那就不是有氧慢跑了,你可能是過分追求速度,跑成了無氧,或者是混氧。”
“這種訓練效果就比較一般,尤其是對我們想要備戰馬拉鬆的同學來說。”
這些見解對於不少自己練馬拉鬆的大眾跑者來說,確實是非常啟發性。
對於楚楊傑來說也是一樣。
他雖然以前也是練過中長跑的,但中長跑的訓練,跟馬拉鬆的訓練並不一樣。
楚楊傑以為跑得更快、更久,馬拉鬆的成績就會提高。
但從李柏的表述來看,馬拉鬆的訓練,速度並不是最重要的。
還得是練有氧,堆跑量。
“我覺得,咱們以後的訓練得分組了。”
楚楊傑回到群裡,跟學校的跑步愛好者們一起探討。
“日常跑步的訓練,咱們根據不同的成績情況,分成不同的組去跑。”
“不用為了提高自己,刻意去跟你實力還達不到的組。”
“李柏都說了,你的跑量堆起來,自然而然的,成績就會好起來。”
“跑自己適應不了的配速,很累會受傷不說,也起不到提高的效果。”
楚楊傑的話,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主要還是李柏這個榜樣例子做得好!
“我看過季子楊以前發李柏的視頻,他好像以前也沒跑得這麼好。”
“就是每天三十公裡,一個月差不多一千公裡的跑量堆起來的。”
“乖乖,我跑不了一千公裡,一個月跑兩百公裡頂天了!”
李柏以前那種一千公裡的月跑量,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學的。
“慢慢來嘛,我們肯定沒法跑成李柏那樣,全國這麼久也就出了一個李柏。”
楚楊傑安慰他們。
不過,他自己已經打定了主意,從今天開始,加大跑量去訓練。
他雖然也清楚,自己很難成為第二個李柏。
但當過運動員的心臟都渴望攀登高峰。
楚楊傑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李柏那樣,站到領獎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