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傳的《李衛公兵法》隻有上半部,世家大族就算收藏,要麼珍藏如寶,不肯輕易示人,要麼就加以刪改,總之,絕不肯叫人全都看見。
而真正的全本《李衛公兵法》,早已被隆慶帝收錄在宮中,玄淩不是很喜愛武將和兵法之道,偏偏寶哥兒自小喜歡舞刀弄棒,也不知道他怎麼弄得,半年前,竟讓玄淩開口,將這本寶書送給了他。
陵容還記得自己兒子癡迷地看那本書的樣子,她忍不住起了壞心思:“寶哥兒,將你那本《李衛公兵法》,贈給崔將軍怎麼樣?”
寶哥兒一下子跳了起來,卻不是生氣:“娘,您說真的啊?”
“兒子是想送來著,又怕您不同意,就沒敢說。”
說罷,從自己衣襟內,拿出了那本薄薄的書冊,非常討好地放到陵容手上,而後叫人繼續收拾東西。
陵容心想,這個寶哥兒,簡直是個妖孽。
寶哥兒隻放肆了這一個晚上,次日一早,又到崇文館與伴讀商討入陝的路線了,陵容不放心,派菊清去看過一次,菊清回來說,三個人頭湊著頭,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偏偏自己都還覺得頗有道理,寶哥兒說,崔雲渡聽,鄭遇年就記,如此循環往複,竟也不覺得厭煩。
陵容忍不住說了一句:“這算什麼,三個小臭皮匠,難道還真能頂個諸葛亮啊?”
話雖如此,這日傍晚,陵容還是做主,給三個孩子準備了一個小小的送彆宴。
崔雲渡和鄭遇年伴讀已經兩三年,還曾和寶哥兒一起住在毓璋宮側殿裡,與陵容不算陌生。
陵容略坐了會,就讓他們自己玩樂去了,當晚,三人便都歇在了陵容宮裡。
次日一早,在鄭遇年出宮之前,陵容拿出了自己準備的三個禮物。
是三把小臂長的錯金匕首,這些孩子帶在身上正好防身,上頭鑲了寶石,危急時刻,也能典當了渡過難關。
這樣精致又霸氣的匕首,瞬間俘獲了三個孩子的心,鄭遇年忍不住抽出匕首來,端的是澄如秋水,清明如鑒。他學著戲本子裡的做法,把匕首往自己頭發上一靠,就看見兩根頭發瞬間落下。
鄭遇年馬上學著大人的樣子,行了一個歪歪扭扭的跪拜禮:“臣鄭遇年,多謝淑妃娘娘賞賜!”
寶哥兒趁機在他屁股上踹了一腳:“你在哪裡當差,是哪門子的臣?”
鄭遇年打了個滾又很快站起來:“有這樣好的匕首,何愁不能建功立業?”
崔雲渡看著鄭遇年遠不如自己堂弟靈活的動作,忍不住吐槽:“還請鄭大人,先頂得住一個時辰的馬步再說吧。”
鄭遇年十分不屑:“切,一介武夫,難道建功立業隻能靠武力嗎?”
他指了指自己的腦子,頗為得意:“最終,還要靠這兒。”
想到自己每日都要背上一篇的《崔氏兵法》,崔雲渡無力反駁。
寶哥兒將他倆一左一右攬住,三個人肩膀靠在一起,親密無間。他說:“兒郎們,省省力氣。”
“後日大軍開拔,就到了咱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