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三,我拍三,運喜長大去搬磚,你拍四,我拍四,狗屁不是不識字,你拍五,我拍五……!”
這還不算完,時不時的還有孩子突然在操場上喊:“張運喜,你爹今天乾活偷懶,讓村長給罵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群孩子的哄堂大笑。
張老師有苦說不出,越來越鬨心,所以就整天看小張不順眼,經常給他穿小鞋,恨不得是除之而後快。
因為小張的姐姐,和他也在一個學校,這事很快就讓他姐姐知道了,回家跟老張一說,老張也挺鬱悶。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老張思來想去,還是退一步算了,給孩子改個名字不就得了。
就這樣,在姐姐的建議下,張君的第二個名字誕生了,張運喜改名為張軍。
名字雖然改了,但是小張越想越生氣,你就是一個老師,又不是皇帝,憑什麼我還得避諱你?既然是這樣,老子也想當君王。
於是小張便私自把新名字裡的“軍”字,改成了君王的君,張君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也影響了他隨後的一生。
但讓張君萬萬沒想到的是,改了名字之後,張老師的怨恨依然沒有消除,後遺症照樣存在。
最後沒辦法,張君隻能被迫轉學,去了同一個公社的壇子口小學,也就是在這裡,他認識了後來手下的一員大將,這個人就是陳世清。
陳世清出生於1965年,比張君大一歲,兩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家裡都很窮。
不過陳世清的童年,要比張君慘多了,老張對小張,那是一個手指頭都不舍得碰,但小陳挨他爹揍,可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是每天的必修功課。
陳世清之所以這麼慘,除了他老爹脾氣暴躁,另外還有曆史遺留問題。
小陳的老爹姓雷,是個倒插門女婿,陳世清是隨母親的姓。
按道理來說,一般的倒插門女婿,都是很低調的,不敢有什麼脾氣。
但老雷是個文化人,倒插門沒多久,竟然當上了大隊的會計,這下子家庭地位就提上來了,與之而來的,自然是脾氣也越來越大。
腰杆子硬了之後,老雷看著姓陳的兒子,怎麼看怎麼不順眼,有事沒事就拽過來揍一頓,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
陳世清落網之後回憶,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一天鄰居一個老娘們逗他:“你告訴嬸子,為啥你爸姓雷,你卻姓陳呢?
陳世清當時還什麼都不懂呢,一臉懵逼的搖搖頭:“不知道啊!”
那老娘們繼續逗他:“那你還不趕緊回家問問你爸。”
天真的小陳,屁顛屁顛就跑回家問去了,結果可想而知,老雷勃然大怒,順手操起扁擔,直接來了個橫掃千軍,把陳世清打倒在地。
還沒等小陳爬起來,老雷緊接著就是一記窩心腳,就是這一下,差點沒把陳世清踹死,當時就把尿踹出來了。
類似這種事,陳世清都習以為常了,也是由於總挨揍,他的記憶力出了點問題,學習成績很差,什麼都記不住。
但是在動手能力上,陳世清還是很強的,後來他精通木工和瓦工手藝,不僅活乾的好,而且還收了十多個徒弟。
張君和陳世清這兩人,雖然家裡的教育方式完全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的,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並不是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