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的序章中,作者曾總結了身為悍匪的幾個必要條件,其中有一條就是作案後的潛逃能力必須要強。
本案中的三張兄弟,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做下的案子影響力並不算太大,但是他們的逃亡經曆卻充滿了血淚,不僅曆經坎坷,而且笑料百出。
上一個故事中的東北二王,從北到南一路逃亡,曆儘千辛萬苦,卻一直碰上倒黴事,但他們的經曆和本案中的三張兄弟比起來,隻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三張兄弟被捕之後曾經說過一句引人深思的話:“這根本就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我們也想不明白,最終怎麼就變成這樣了。”
本案中的三張兄弟,老家在黑龍江省伊春市鐵力縣,家中共有兄弟四個,另外還有一個妹妹。
老大叫張福君,老二叫張福臣,老三叫張福仁,老四叫張福德,其中參與作案的,是老大、老三和老四。
張家兄弟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幾個孩子都是老母親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俗話說長兄如父,所以老大張福君成年之後,家裡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張福君出生於1956年,成年後身高一米七五,留了一頭當年很多港台男明星流行的長卷發,看起來非常潮流,這形象讓人很難把他和悍匪聯係到一起。
由於家裡窮,張福君初中畢業就回家務農了,不過種地賺的那點錢,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為了能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他很快就染上了小偷小摸的習慣。
那個年代的農村,其實也沒什麼可偷的,無非就是偷點雞鴨鵝狗,給幾個弟弟加個菜,因此一直也沒出過什麼大事。
不過這些家禽的油水太小了,張福君又打起了豬的主意,1975年的一天,他在隔壁村偷了一頭豬,結果在往家趕的路上被人追上了,最後被判了六個月拘役。
張福君出獄之後,正好趕上鐵力縣公路管理局麵向社會招聘臨時工,這工作主要就是維修養護公路,雖然賺的不多,但可以當成兼職來乾,為了補貼家用,張福君就乾起了這個工作。
也正是乾這個工作的過程中,張福君學會了開車,當年會開車的人,妥妥就是個技術工種了,因此兩年之後,他又去了嫩江縣地質四局當了一名卡車司機。
有了這個工作經驗之後,張福君隨後又先後去了黑龍江省地質勘查局測繪隊、哈爾濱市印染廠、哈爾濱市建築工程設計公司等企業當過司機。
其實從張福君的這個工作經曆可以看出來,這小子乾什麼都沒長性,那個年代很多人一個工作就能乾一輩子,但是張福君不一樣,他總是站一山望另一山高,結果折騰來折騰去,一直到他32歲了,還沒混上正式編製呢,始終是個臨時工。
1985年三月份,張福君又換工作了,這次他去了哈爾濱化工廠下屬的工程公司,還是當貨車司機,由於此時他已經結婚了,所以就在單位附近的動力區巴彥街租了個房子,和媳婦一起住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