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的性格和韓子明很像,也有點內向,不太愛說話,但是兩個人之間卻非常聊的來,而且功夫差不多,經常會在一起切磋。
不過此時兩人的關係還停留在普通師兄弟階段,並沒有好到不分你我的地步,主要原因是因為兩人習武的目的不同。
張健學習武術,純屬於為了好勇鬥狠,但韓子明卻不一樣,他心中充滿了希望,有著明確的目標,那就是拿到遼寧省的散打冠軍。
這是因為當時有一個不成文的政策,那就是隻要拿到了這個冠軍,就能進入沈陽市武警部隊當武術教練,這樣就可以把武術當成一生的職業了。
隨後韓子明一路過關斬將,先是獲得了錦州市的散打冠軍,接下來就要去省裡打比賽了。
這段期間韓子明準備的特彆充分,研究了所有的對手之後,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覺得拿下這個省冠軍肯定沒什麼問題。
當總決賽開始之後,韓子明依然是接連戰勝多個對手,輕鬆的進入了最終的總決賽,當決賽的對手名單出來之後,韓子明認為這次的總冠軍應該穩了。
在總決賽的對決中,韓子明三局比賽打下來,興奮的開始慶祝了起來,因為他能明顯的感覺到,剛才比賽的過程中,對手整個過程都處於下風,明顯不是自己對手。
但是讓韓子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裁判在宣布比賽結果的時候,竟然舉起了對手的手臂,最終結果是他失敗了,隻獲得了第二名。
這就意味著自己努力了這麼久,直接就白玩了,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第一可以去當武術總教練,第二就什麼都沒有了。
但是韓子明毫無辦法,隻能回去繼續老老實實的當工人,不過韓子明回去琢磨了一下,他覺得這個比賽結果肯定是有問題的,自己之所以沒拿到冠軍,原因是沒有花錢送禮。
其實韓子明的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這種武術比賽,除非能把對手直接Ko了,打倒在地爬不起來,要不然勝負就是裁判一句話的事。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韓子明的心態有了變化,武功再好也是白扯,沒有錢啥事都辦不成,所以錢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眼下還得繼續賺錢,賺錢就得上班,隻有上班才能賺到錢。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事,又讓韓子明鬱悶了,因為單位調整了他的工作崗位,讓他負責給食堂買菜。
這就有點大材小用了,也不知道領導是咋想的,讓堂堂的錦州散打王負責買菜,哪怕是給個保安當當也比這強。
而此時那個師弟張健也參加工作了,在錦州的一個屠宰場的保衛科工作,和韓子明比起來,也算是專業對口了。
不過張健這小子脾氣非常大,而且他練武就是為了打架了,工作沒多久就因為打架被抓了,還受到了單位的處分,這也讓張健非常鬱悶。
也正是因為這樣,這對難兄難弟除了切磋武功之外,沒事還互相傾訴一下對現狀的不滿,兩個人的關係也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