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的時間轉瞬即逝。
嚴夏等來了最新型的可探測恒星內部的飛船——鸞鳳。
該飛船並不大,隻有30多米長,262噸,看外觀是一架三角戰機。
該戰機的外部用了橙黃色的塗裝,該塗裝當然不是為了好看,而是讓金屬本身能加耐高溫。
比鄰星距離南門二雙星係統有0.21光年,約個天文單位。
鸞鳳為了更加適合恒星內部高溫做了改造,速度最高隻能達到31k\/s,它被另外一艘運輸飛船拖到恒星表麵之後,再深入進南門二b內部。
嚴夏坐在控製室內,屏幕上是一片白色。
經過El的調試之後,終於呈現出一種反色,高光的區域變成了暗處,暗處的區域變成了高光,原理和手機上存在的“反色模式”一樣。
屏幕上主體是暗紫色,再其次是一種黑色,最後才是白色。
三種顏色交織,黑色呈現一種斑塊狀態,那是極高溫的地方。
鸞鳳一路飛行了200公裡,這裡是El預測裝置存在地點。
但繞了一圈之後,什麼都不存在。
“我的計算沒有錯誤才對,恒星內部的空洞絕對存在於這裡。”
“難道說第三文明對於恒星內部的質量也做了微調?”
El緊急計算,最後結果指向一個與之前計算的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南門二b的南半球。
鸞鳳先離開恒星內部,再從表麵到達那處地點一頭紮進去。
但是……
依舊沒有!
“這不可能的!”
El將主機的80%算力調動起來去計算,得出的結果依舊大差不差。
它的出錯也讓嚴夏驚訝了一下。
畢竟之前El的任何計算都不會有任何錯誤,讓他甚至覺得El是個萬能的係統,而不是一個從自己手中一行行代碼寫出來的ai。
如今,在麵對更高等文明的時候,El還是顯露出了乏力。
不過這麼基礎的計算El應該不會出現大錯誤。
不管是缺失的放射性元素還是南門二雙星質心的變化都在說明這裡不正常。
鸞鳳之所以發現不了裝置的原因可能是該裝置用特殊的辦法隱藏了起來。
在El焦急的時候嚴夏也在想。
對方文明能用怎樣的手段隱藏自己?
現在幾乎已經肯定對方是2級以上的文明。
思考了足足8天時間,嚴夏忽然想到了一個結論。
“我們陷入了一個思維慣性,認為隻要是裝置那麼體型就會非常龐大。”
“但若是這個裝置本身並非一個獨立的個體,而是一群呢?”
“一群極度微小,在原子層麵才能看見的裝置群!”
這個猜測連說出來的嚴夏自己都感覺十分科幻。
之所以會提出這樣的猜想完全是因為人類文明的另外一個科技,納米機器人。
若2級文明有辦法進行四大基本力統一,那麼它們必然發現了弦這種微觀基本單元,在弦的世界中,納米都太過於龐大。
弦的大小預估為10^-34米,而1納米則隻有10^-9米,兩者差25個單位,對於發現弦的2級文明來說,納米機器人就好比一滴水和一個地球。
嚴夏的一句話讓El茅塞頓開。
作為ai,它能模擬多種可能,但這些可能都是通過關鍵詞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