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生物計劃可以啟動了,畢竟已經等待這麼久了。”
之前嚴夏研究的三種星空生物,雖然實驗室已經被破壞了,但要從頭開始並不困難。
這些生物將經過一些改造,如藍綠藻一樣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畢竟天倉五內並沒有氣態巨行星存在,那麼就需要另外的培養方式。
“最後就是行星本身了。”
“雖然隻有e星在宜居帶上,但是我們可以將其餘4顆行星全部移動到宜居帶內,隻要調節一下平衡,應該很容易實現吧。”
對於1級文明來說,這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不僅是要將行星推到宜居帶的軌道上,還要讓所有行星都趨於穩定,且公轉的速度統一,若是稍有紊亂,可能就會導致另外一個百眼星的誕生,或者說是另外一個地球。
這看似是一件非常宏觀的工程,但其實內裡要處理的東西都要細致入微。
“500年內應該可以。”
El的估算向來精準,這是它能完成的時間。
畢竟移動行星不可能如同移動一個飛船那樣,速度突破個什麼k\/s。
所以在一個恒星係內部,這樣的移動速度也非常緩慢。
說到這個,嚴夏想起了百眼星,它還在流浪,要到達天倉五也不知道何年何月去了。
“嗯,隻要所有行星都到宜居帶內,就可以緩解一下勒勒拉文明的生物數量問題。”
“當然,之後你也要加快對於星際探索者協會的宣傳,至少要讓10億以上的勒勒拉族成為星際探索者。”
這些當然隻是大方向的計劃。
具體詳細的依舊需要El進行處理和補充。
之後El給了嚴夏一張設計好後的天倉五沙盤。
中央一顆巨大的恒星,被無數小型的戴森雲裝置包圍,這些裝置留出了五個巨大的洞口,分彆對應五顆行星,會跟隨著行星的公轉而移動。
星際空間也建設了數以億計的衛星,這些衛星和地球時代的衛星不同,它們是圓形的,耗能極低,沒有攻擊力,隻有信號傳輸功能,這些衛星可以保證星際空間的信號傳輸穩定。
同時El也在宜居帶外圍設置了700個星際港,這些星際港每一個都有30公裡直徑,為了節省資源,它在宇宙中就像一張光盤是平麵的,朝向恒星係內部的半圓上建設著大量的城市,而另外朝向宇宙深空的一麵則如同梳子狀般。
這些“梳子”般的空隙是上千個電磁加速軌道,飛船在這些軌道中啟動,能夠加速16%~25%的速度,專門針對要去遙遠深空的探索者打造。
更為外圍就是星際要塞了,這些要塞在敵人進攻的時候會充當第一層防護,其功能眾多,體型龐大,每一座直徑都超越米,可以說是一艘長距離移動的戰艦。
這些星際要塞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生成【牆】。
由於將所有行星都搬到了宜居帶內,所以這些設施並不需要設置在離恒星幾百個天文單位的遠處,最遠的星際要塞距離恒星的距離也才6個天文單位而已,可以說凝練精悍了。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一些其他。
比如說為了讓El對深空進行研究,製造了直徑40公裡的巨型望遠鏡,可以探測其他可宜居或者存在生命的星係,也可能觀察到很久很久以前的星際戰爭痕跡。
這隻“眼睛”可以說至關重要。
相較於這些,嚴夏其實對行星內部的改造更為感興趣。
隻是這需要等太長太長時間了。
長到他已經想去睡一覺,等待其完成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