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得到消息是十多年後。
統治了吉利斯581後它並未讓艦隊著急進攻,而是做好休整,先在吉利斯581上待幾十年的時間建設,使得新文明融入文明聯邦。
這是必要的一環,嚴夏想要的是一個緊密的文明結構,而不是鬆散的殖民地。
此時在天倉五內,El正在進行另外一項計劃。
這個計劃名叫“建木計劃”,也可以稱作“世界樹計劃”。
在東方西方的傳說中,兩者皆是溝通天地的神樹,最重要的是一個字——大!
“建木計劃”並不是El自己實行的,而是嚴夏的提議。
因為嚴夏一直在構思一件事情,怎樣才能讓星際中有他們創造的星際生物的棲息地,不然遼闊的宇宙就算將這些生物的壽命提升到十萬百萬年,也無法從一個星係到達另外一個星係。
它們會像放在大海裡的一條魚,隻能存在於一個星係之內,這樣是無法發展出多樣性的。
畢竟這些生物製造出來可不是為了建造動物園,而是為了基因。
所以嚴夏就提出了一個計劃,在宇宙中培養植物。
這個植物將紮根在一顆矮行星上長大,它們以吸收輻射的能量和矮行星的元素而成長,因為宇宙中非常冷的緣故,它們本身會在成長初期需要熱量,當長成之後,它們會讓外皮死亡形成保暖層,內裡繼續生長將外殼撐開,這樣反複層層疊疊的堆積起來。
為什麼是矮行星呢?
因為足夠大,矮行星的內部可能因為高壓而存在熱量,提供這種植物生長的條件。
當進入成熟期後,這樹木將完全將矮行星內的能夠吸收的物質全部吸收乾淨,自身也將長到50萬米到100萬米高度。
這個時候該樹木本身就會因為巨大的質量而在內部形成高溫高壓,穩定生長。
就算最後死亡了,這些樹木也會被寒冷的宇宙空間冰凍,成為常青樹。
其實實現起來是有難度的。
El最開始給出的這些樹木的存活率是0.0014%,而成熟率是在此基礎之上的0.00067%,兩者相乘之下,幾率小得可憐。
但是隻要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將存活率提升到5%左右。
那就是在前期借助高科技去主動培育,而不是讓這些植物在宇宙中被動生長。
在第一代之後開始逐漸撤銷科技,使得這些植物適應宇宙的環境,這樣經過大概20~30萬年後,大概就能實現嚴夏的想象。
生命雖然頑強,但是宇宙也絕不溫柔。
而在首都建設初期完成之後,El就開始將注意力投入到這個方向,並培育出了一顆依附小行星生長的巨樹。
這顆巨樹的細胞可以在有充足氮氣、氫氣、氦氣、氧氣的情況下到達最佳生長速度。
幼苗期每天可以生長1710噸,在40年後進入成長期,成長期每天可以生長噸,在1300年後進入成熟期,成熟期每天可以生長210萬噸。
壽命按照依附的小行星或者矮行星大小來計算,隻要上麵還有資源,那麼這棵樹就可以如癌細胞一樣瘋狂的無限成長。
事實這種巨樹的細胞也的確是El研究癌細胞基因而製作出來的,其隻要資源不枯竭就會一直生長,直到突破重力的極限,被強大的內壓毀滅。
這個大小大概是40萬億噸,也就是不到600公裡的高度,理論上一顆大點的矮行星就可以讓建木生長到這個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