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很合理的範疇,這樣的想法不應該在現在才會發現,事實也是如此,許許多多的學者或者非學者都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如何將物質轉換為能量或者信息呢?
能量又如何轉換為原本的物質呢?
這些都是難點。
而這又要回到【殖態分身】上了。
【殖態分身】為什麼能夠做到同一意識體,雖然文明聯邦將其創造了出來,但還未堪破這個問題。
而如今嚴夏想到,會不會本體和分身之間存在的並不是物質上的交換,而是能量方麵的交換,能量就是信息,這才讓它們可以被同一個大腦控製。
這和腦蟲那樣的控製不同,腦蟲是單純的傳遞信息給蟲族基本單位而已,就像打電話一樣,而蟲族基本單位接收到命令之後它們其實是自己在操控自己身體的。
【殖態分身】隻提供了一方麵的靈感,它和嚴夏想出的物質能量轉換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它是純粹的能量交換,而不涉及物質。
不過通過22年的研究,嚴夏還是間接的解決了一個困擾他數萬年的問題,那就是意識上傳。
意識上傳本身是信息的傳遞,但原始的意識上傳幾乎可以算是信息模擬,所以原本的意識上傳後的他並不是原本的那個他。
而嚴夏製造出了新的意識上傳機器,該機器可以將原本生物的意識信息濃縮在一個晶體管中,隻要安裝這個晶體管,那麼他就是他。
當然,如果晶體管損壞,他也就不再是他。
比較粗糙的理解是,晶體管就像是從人體上摘下來的大腦,所謂的意識上傳就是將這個大腦連接上電腦,隻有這樣,原本的那個人才是原本的那個人。
如果大腦損壞,那麼電腦就會開始模擬大腦的信號維持那個人的存在,但他本身已經變成了模擬信息,所以根本不是原本的那個人。
這技術隻是副產品而已。
真正的研發才剛剛開始。
嚴夏開始對物質本身進行破壞和重組,他發現每一次破壞和重組都會讓物質本身發生微小的變化,這種變化存在於普朗克尺度之下,一些構成基本元素的弦它的位置會偏移,運動模式會改變。
一開始嚴夏也覺得這些不算什麼,但研究後卻發現,這些弦的改變可能會導致信息不完整。
微小層麵的信息不完整可能會引發蝴蝶效應,造成宏觀層麵的偏差,使得這次轉換不成立。
比如說在某次轉換中,一個純粹的鐵元素金屬塊,在轉換為能量然後再度轉換為物質的時候就會發現純鐵元素中帶著一些雜質了。
這在更為宏觀的層麵當然不算什麼,但如果是精細的結構,比如一個高精密度的裝置(誇克機器人),它就會因此而損壞,比如生命,他可能還是原本的自己,但他會變得不像原本的自己。
嚴夏在模擬宇宙中做了大量的試驗,在246年後終於完成第一階段的成功。
即光速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