穸並不是一頭巨獸,它的體型在這顆行星上隻能算是偏大。
由於根本沒有任何天敵,穸隻會幽靜的一直吃東西,一天中基本有16個小時都在吃中度過。
但它們並不肥胖,體內的放射性元素在源源不斷的消耗它們的能量,讓它們始終維持著非常纖細的體型。
暫時不知道的是,是因為它在製造放射性元素所以消耗了大量能量。
亦或者是放射性元素在不斷的殺死它的細胞,讓它不得不一直吃,以維持自己的體型。
隻有見到那東西之後才知道。
嚴夏並未在白天去找穸。
根據第一批探索者的情報,穸通常在晚上出沒,而且並不難找到。
因為它們渾身上下散發著光芒。
探索者並未留下照片,不過在描述中,他們說這種生物擁有不可思議的美麗。
這是嚴夏期待的因素之一。
“真的存在嗎?體內擁有放射性元素的生物?”
“它是如何讓自己的基因不受到放射性元素影響的?”
此行並未嚴夏一人,還有幾個他的學生。
有兩個是勒勒拉族,一個亓水族,最後一個是百眼族。
亓水族的那位身體周圍被一堆水包裹,由於科技的進步,它使用的是微型反重力裝置,讓自己漂浮在半空中。
“比利,不要以自己狹小的認知去揣摩宇宙中的生物。”
“宇宙太大,我們聯邦依舊還未探索到極致。”
“彆說宇宙了,甚至連銀河係,我們現在充其量也隻探索了十億分之一罷了。”
“聯邦中的種族到現在才14……哦不,16種,我們太渺小了。”
剛才說話的名叫比利的勒勒拉族搖搖頭。
“羅斯畢爾,我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覺得很難以想象。”
“作為2級文明的我們都無法製造出在輻射下長久存在的大型生命體,而自然界竟然存在,不可思議!”
確實是難以想象的。
不過在嚴夏看來這並不違背什麼定理,在實驗室中,其實可以製造出在輻射下生存的生物,一些生物甚至可以吞噬核輻射。
這並不是什麼驚世駭俗的研究。
在地球上就有一些生物可以在核輻射水中生存,比如著名的切爾洛貝利核電站泄露,在那裡當初殘餘的核輻射水中就生存在一些新型隱球菌。
新型隱球菌這個名字或許太生僻,但事實上它們是酵母菌的一種。
這些東西靠著超強的繁殖能力在核輻射水中生存。
“那邊有光,應該是穸。”
百眼族學生布林新喊道。
擁有過多的眼睛果然是有用的。
它說的光還在很遠的地方。
其實嚴夏他們是可以直接飛著過去的,但這會錯過很多,他們沿路可以探查這顆行星上的其他動植物,這也是研究之一。
“加快速度吧,穸的個體數量非常少,根據探查在整顆星球上都不到100隻,已經屬於極其瀕危。”嚴夏說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