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說的辦法的確很好。
嚴夏之前其實也以為橄欖枝文明掌控了什麼超強的引力能科技,但最後發現他們之前對橄欖枝文明其實有太過高估,橄欖枝文明本身其實依舊是使用的比較傳統的引力能轉換為機械能的方式,隻是利用效率十分高而已。
其和之前嚴夏在參宿七設想的引力能裝置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彆。
隻是做運動的不是什麼活塞結構,而是整座星城。
橄欖枝文明的整座星城都可以依靠引力來完成運動,整座星城的內部其實是一種類似於扁平輪子般的結構,它通過這個結構來實現類斯特林發動機的模式,即用引力和冷熱來完成一個物體的不斷的循環。
這個“扁平輪子”中的物質本身會因為冷熱交替和一些電磁力的乾擾而改變自己的重力,或者說改變自身受到引力影響的程度,當這種物質被加熱之後,就會不易受到引力影響,甚至會膨脹,那麼另外一邊冷卻的容易受到引力所影響的物質就會因為引力朝著一個地方墜落,墜落到低端之後被加熱不斷的推動著更前麵的物質運動起來。
嚴夏在看到這東西是時候甚至覺得這東西就是一個熱機,引力隻是略有參與罷了。
但其實還是有所不同的,引力可以讓這個過程中消耗的能量更低。
斯特林發動機需要冷熱變化,那麼產生冷熱變化肯定需要能量的,然而橄欖枝文明的星城不同,它收集恒星本身的能量來加熱,如果用熱機來看它,它的能量轉換率是100%的。
這也是為什麼這東西可以為橄欖枝文明源源不斷輸送能量的緣故,它是效率甚至比直接開采恒星來得更高。
這個“扁平輪子”太大了,以天文單位來計算,要移動它哪怕1米所使用的能量都相當恐怖,自然,用它本身製造的機械能轉換為宇宙中最普遍的電磁能也是相當輕鬆的事情。
有了電磁能也就意味著擁有了其他三種能量,因為四大基本力已經統一了啊。
當然,就如之前所說的,橄欖枝文明還沒有做到直接將引力轉換為電磁力的科技,所以這種轉換也是有局限性的。
“我並不否認我的文明製造能源的方式很落後,隻是一個巨大的熱機。”椘承認了這一點。
因為橄欖枝文明過早的進入了蓋斯時代,導致很多技術無法有發展。
能源技術的進步很困難,所以蓋斯不得不逐步的將星城做得越來越大,星城越大,這個熱機的體積就越大,那麼所產生的機械能就越大,引力可以讓熱機本身帶有慣性,慣性和熱機內部的物質的特性可以讓熱機的速度逐步加快,而不是趨於平穩。
現在橄欖枝文明內的每一個熱機中的“扁平輪子”轉動速度都是極其恐怖的,甚至可能超過10分之一光速,這也是為什麼它可以製造維持一個2.4級文明的原因。
當然,這其中還有更多的問題,比如向心力離心力等等,在這方麵的技術橄欖枝文明是頂尖的。
“這是因為其他的方式雖然很先進,但量永遠無法達標,不是嗎?”
嚴夏理解橄欖枝文明的選擇。
比如說你可以用暗物質的衰變或者聚變裂變來產生能量,但這個裝置隻有1萬台,每一台中的暗物質隻有幾克,這樣的能源利用雖然在科技層麵上很高級,但是生產出來的能量太少了啊,除非你擁有數不儘的暗能量,也擁有幾十億幾百億台這樣的裝置。
但那樣成本就是首要考慮的問題了。
所以現在嚴夏心中的又一個疑問被解答了,那就是為什麼橄欖枝文明會如此的集中,而不是像文明聯邦那樣廣泛的分布在自己所掌控的星域中。
橄欖枝文明的所有資源都已經消耗在了建設這些星城,也是大型的熱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