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的文明不是彆的,正是當初El留下來的那些機器人。
它們為了躲避狂暴的太陽風暴而到了火星的背麵。
“它們竟然還能存活下來。”嚴夏有些驚奇。
因為按照當初的時間來說,這些機器人應該沒有時間去到火星背麵的。
而且在火星背麵也並不意味著可以高枕無憂。
畢竟現在火星因為原初黑洞的存在軌道都被拖成了橢圓形,它本身可能也在幾百年內的時間中會和原初黑洞相撞,最終而被撕碎。
那原初黑洞也會在這過程中死亡,根據El的觀測它太不穩定了。
El接入了這些機器人內部的係統,然後得到了日誌答案:“它們當初通過斷電的方式讓自己躲過了一截,在數萬年,大概是公元年才蘇醒過來,當時的太陽風暴已經減小了許多。”
“然後又苟著發展了幾千年,在太陽風暴一次衰弱期時登上了火星表麵。”
“隻是它們本身的發展依舊受限,進步極度緩慢,甚至可以說一直在原地踏步。”
這不是因為資源之類的緣故,而是它們的智能係統並不像當初的El一樣完善,它們都屬於弱人工智能,就算是斷電的方案其實也是當初El留下的方案之一,隻是當初不知道是否有用,因為太陽爆發的太陽風暴強度太高了,當初的計算模型中,整個太陽係甚至都會因為太陽的暴怒而產生一定的變化。
而現在看來,變化的確是有的,但並不明顯,沒有當初想的那麼嚴重。
“當初我們的視野都太狹隘了。”嚴夏感慨的說道。
科學的探索正是如此,不斷的發現新的東西,不斷的推翻以前的東西。
說不定在100萬年後,他們再回頭來看現在的他們,甚至再回到太陽係,又會覺得他們現在的推斷是如此的可笑。
嚴夏乘坐一艘星艇飛到火星表麵。
他身上沒有攜帶任何設備走下星艇,星艇自動為他提供了保護層,而且他本身的基因和肉體強度就允許他在宇宙中行走,星艦的保護層更多的是為了給嚴夏輸送氧氣。
曾經這種無線輸送氧氣最多隻能輸送100米,而現在,10萬公裡甚至更遠的距離都可以供應氧氣和防護,讓生命可以無憂在行星表麵行走。
如異形中的那種孢子基本很難進入生物體內,就算進入,生物本身也有誇克機器人進行防範。
站在這裡,嚴夏才感受到這麼多年的科技進步到底有多大。
他接近火星上機器建設的建築。
這裡的建築風格和之前嚴夏離開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差彆,這說明這些機器人隻是在維持原本的東西,而未曾開發新的東西。
“El,當初你沒有給它們自我進化的程序嗎?”嚴夏問道。
El直接通過遠距離投影從太空中投下全息影像到火星表麵,它跟在嚴夏身邊回答道:“我當初是留了的,這是很奇怪的一點,它們似乎並沒有啟動那個程序。”
“那個程序雖然非常簡陋,但讓它們發展到強人工智能是沒有問題的。”
應該是出了什麼故障吧。
或許太陽風暴使得這些機器人有一些程序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