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聯邦在基建上麵的投入縮減了,但事實上總體的基建依舊過剩。
宇宙浩瀚,幾百萬億人口真已經不夠聯邦的發展需求了。
事實上在嚴夏心中,1億億也是不夠的。
“人族,勒勒拉族、亓水族都是繁殖能力比較強大的種族。”
“放開之後,這三個種族將成為聯邦的主要種族,嚴夏,你真確定要這麼做嗎?”
人口的差異化會導致種族之間的矛盾。
舊聯邦社會這些矛盾始終都沒有被解決,種族之間的歧視問題一直都存在,這是無法避免的。
嚴夏和El都使用了很多措施,但沒有結果。
其中歧視的重災區其實是人族,人族對其他種族的歧視很嚴重,因為人族一直被確定為政治、社會、文化的主體,這讓人族可以去定義誰醜誰美。
新聯邦已經沒有再宣傳人類的主導地位,同時大力的宣傳各種族其實都是由橄欖枝文明生命變化而來。
在第一二三代人的時候,新聯邦並沒有任何歧視的內容,而在第四代人類後,歧視本身又逐漸回歸。
嚴夏和一個社會學學者聊過這個內容。
對方認為現在的聯邦模式不可能杜絕這些。
如果要構建一個開放的文明,那麼這個開放的文明必然會融合和誕生出任何東西,這其中很多東西是嚴夏需要的的,也有很多東西是嚴夏不需要的。
但隻想要需要的,而不想要必須要的,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也包括聯邦的社會模式。
如果聯邦隻有一麵,那麼和橄欖枝文明又有什麼區彆呢?
這就是所謂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又要是不行的。
“聯邦想要維持多元化發展的方向,就不可能做到麵麵俱全,我們隻能沿著發展的方向走,然後去儘可能的修正道路,做到讓道路看起來比較直。”
“所以,開放吧。”
“一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
“歧視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是壞處,我們應該去修正,但對於某一部分人來說未必是壞處。”
“我們需要保證聯邦社會內部的競爭性,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人才湧現。”
El現在雖然已經擁有了豐富的情感,但它本身還是過於依賴之前的想法了。
機械的想法就是一條直線。
直線當然是正確的。
但生物本身是沒辦法做到一條直線的,這就如再完美的完美主義者也無法做到真正的完美一樣。
嚴夏看到此時遠處有一個龐然大物靠近星城,他問:“那是什麼東西?”
El說道:“我的主機!”
它想要跟著嚴夏。
嚴夏直接說道:“你不需要將主機運到這座星城上,直接開薯片號跟著星城移動就可以了。”
“我想將薯片號留給水委一作為主艦。”
水委一星域需要一艘行星級戰艦。
嚴夏覺得現在還太早了。
“薯片號並不適合作為主艦,它的空間太有限了,它適合作為一個遠距離的征戰艦使用。”
“或者說當你的主艦。”
“對了,戰艦的產線布設得如何了?”
行星級戰艦之後將成為聯邦的主力戰艦,嚴夏對這個很重視。
在嚴夏看來,聯邦目前至少需要50艘左右的行星級戰艦來管理整片星空,他和El對這50個地方已經做好了規劃,分彆在聯邦東西南北上下六個麵上。
當然,不止是行星級戰艦,矮行星級戰艦的產量還需要增加。
之前聯邦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布置這些,現在聯邦有了,自然要急速的擴張這一切。
產線的布置其實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