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度通道本身是造物。
所以整個聯邦一直以來的猜測都圍繞著它是“造物”來延伸。
造物一個壞處是,具有不確定性。
以聯邦在空間上的淺薄認知,聯邦並不具備分辨和確認這種不確定的能力。
所以聯邦隻能通過一次次的維度探索來豐富自己的信息。
然而這些信息真的沒有偏差嗎?
或許從一開始他們的想法就是錯誤的呢?
維度通道是造物沒有錯。
但是維度通道本身的打開方式是文明借用了黑洞。
以黑洞那恐怖的足以撕碎空間的引力來創造維度通道。
這是核心。
那麼。
一個文明是否可以在四維和三維的膜上打個孔呢?
或許他們從一開始就將2.9級文明,或者說整個維度通道計劃想得太高級了。
這就像當初聯邦對抗橄欖枝文明的時候一樣。
橄欖枝本身雖然擁有引力能相關的技術,但他們隻將引力本身轉換能量這種高效率的方式用作輔助。
真正發電的是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活塞運動。
如果早知道這一點的話。
聯邦完全可以借用這一點來攻擊橄欖枝文明。
雖然說依舊不太可能跨越其他方麵的巨大差距獲得勝利。
但至少也能在橄欖枝文明麵前多堅持個幾萬年。
然後借助聯邦急速發展的優勢,未嘗不能慢慢接近然後超過橄欖枝文明。
當然。
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們沒有真正了解在黑洞邊緣開辟通道的困難。
而目西想到了這一點。
“當我們在另外一個方向上看兩個蟲洞的關係時,就可以看到它真正的樣子。”
“我們之前一直習慣性的將維度通道想象成o的樣子。”
“但真是如此嗎?那是黑洞,而黑洞的視界麵是球體。”
“也就是說我們的飛船其實是會到達其他地方的,我相信我們大家也都清楚這一點,但可能有所忽略。”
目西指出了以往模型的不足之處。
那些模型容易將人的想象帶到一個平麵裡去。
但事實上真正維度通道在一個球體的表麵。
不過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就算有人被帶到溝裡去,大部分學者其實都知道這一點。
這樣的認知差異不會改變什麼,最主要的還是內外。
“當我們此時再看這個圖形的時候,你們應該就知道了。”
兩個oo,倒過來的之後看起來像是一個8,一條直線穿插而過,它插進的是o的內部,而不是外層。
這也就是說。
維度通道本身在黑洞視界內,而不是在黑洞視界外。
之所以他們會在維度通道外圍感受到四維和三維的躍升,完全是因為四維和三維本身就處於同一個宇宙中。
三維是四維宇宙表麵的一層膜,所以總體來說它們的狀態不是oo,而是o,它們是重疊的。
所以這條斜線看起來兩個接觸的點很遠,實際上又是緊鄰著的。
甚至是重疊的。
不管從任何一個方向看都是如此。
所以這也導致,在兩個圓的邊緣因為維度通道穿透而過,這個點上出現了維度波動。
實際上這個點和四維依舊隔著一層堅不可摧的膜,那片空間隻是混亂了而已。
“如何證明這一點,其實我們都知道惪末的飛行器並不快。”
“隻要我們計算一下就知道以它的速度會逐漸的朝著黑洞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