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麵層,中間層,和最上層。
地麵層很好理解,就是行星地表。
中間層是建設在無數樓宇頂層的。
相當於將無數高大的建築當成了柱子,用來承托中間層。
中間層的麵積是6278萬平方公裡,差不多是地麵層的五分之一。
而最上層則是浮空城,整個46號星城一共有373座浮空城,每一座浮空城大的也就十幾平方公裡,小的一二平方公裡,總麵積隻有995萬平方公裡。
中間層平均距離地麵.28米,浮空城距離地麵11.14萬米。
三層結構其實代表的是身份和地位。
地麵層是最差的,中間層生活著精英,而最上層則是一個富豪生活的地方。
嚴夏現在就在地麵層。
他此刻在夜晚之下,頭頂全部都是亂飛的飛船和星艇。
一般來說飛船和星艇都是不被允許進入星城的,但這裡沒有這種規定,作為深空星城,會有很多人將這裡當做中轉站,為了讓這些人便利,科華星城群出台了很多政策。
新時代的好處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在真正腳走的地麵上,是沒有公路這種東西的。
原本在舊聯邦時期比較火熱的懸浮車,在這個時代也不太流行了。
大家出行更喜歡一種懸浮踏板。
隻需要站在上麵,踏板就可以帶著人去往任何地方,很方便。
高調的人也多是玩近地飛梭的,這依舊是主流,因為有近地飛梭的比賽。
在外太空嚴夏就看見過近地飛梭的賽道,長度5920萬公裡,近地飛梭在特製賽道上的速度可以達到13萬k\/s的超快速度,聽說最快的記錄是14.47萬k\/s。
另類的賽車!
雖然沒有了懸浮車,這裡的地麵依舊無比擁擠。
畢竟好幾百億的人口。
各個種族的生命都有,他們的節奏很快,沒有人願意在街道上多停留一秒鐘。
其實嚴夏在網絡上時常有呼籲虛擬世界辦公的聲音。
現代人基本不想出門,過一種蝸居的生活。
其實很多公司的老板也是,他們不想花錢鋪設場地,讓員工在虛擬世界辦公是最好的。
這個呼籲嚴夏聽了很久,之所以沒有實施其實罪魁禍首也是他。
生命是需要社交的,如果都成為了獨自蜷縮在家裡的蝸牛,那社會肯定會變得蕭條。
事實上有幾座實驗城市已經變成了缸中之腦。
每個人都隻有一個虛擬艙,無數的建築內部就像車庫一樣整齊碼放著一個個虛擬艙,然後是營養液的管道連接,讓裡麵的人一輩子待在虛擬世界內。
聯邦最終肯定會朝著那個方向發展。
但那絕對是不健康的。
嚴夏弄出了很多條款禁止這樣的事情發生。
穿過人流,嚴夏走到一個樹立在廣場中央的大門前。
這是短距離的超對衝物質轉移裝置。
它使用物理光纜來傳輸信息,使得信息可以保留得更多。
也就意味著,在短距離的時候,它是可以傳輸人的。
嚴夏看到很多人一個個出現在門前,而他也走進了門內,幾乎瞬間,他就到達了星城的另外一麵。
這是傳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