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設計了直接從外部灌輸能量給安哥拉漏鬥的辦法。
缺陷是如果在深空中停下來,那麼這艘飛船隻能停著,需要安裝其它引擎才能啟動。
霍斯笛開啟主機,直接下達命令啟動。
隨著安哥拉漏鬥點火,恐怖的能量聚集在內部,直接被壓縮成了一個直徑達到6的黑洞。
聽起來似乎很小,但要知道地球坍縮成黑洞也不過直徑1.77。
也就是說安哥拉漏鬥需要消耗的能量是幾分之一個地球質量。
再加上對抗能量,加上其它一些雜七雜八的能量。
一次加速需要消耗半個地球。
這就是加速到次亞光速的代價。
如此恐怖的能量還僅僅隻是為了讓一艘千米級飛船完成加速。
當然,如果這艘飛船可以100%利用這些能量,突破97%甚至98%的光速也是有可能的。
但安哥拉漏鬥不可能做到這些。
根據嚴夏的計算,它已經達到了自己能達到的極限。
就算再往後發展10萬年,安哥拉漏鬥最多也隻是逼近亞光速,而無法達到亞光速,更何況的是光速。
隻是,對於現在的人類文明來說,這已經足夠了。
進入次亞光速時代,也就意味著接近了頂尖文明。
在2天之後,黑洞才開始死亡。
而死亡是一瞬間發生的事情。
隻見整個安哥拉漏鬥震動了一下,好在外麵的金屬裝飾並不是真的裝飾品,它的結構減輕了這震動對於船身主體的影響。
船身主體的後方是一個巨大的能量輸送裝置,直接對準安哥拉漏鬥開啟能量輸送。
安哥拉漏鬥接收能量對抗黑洞死亡辦法的能量。
在這個瞬間。
安哥拉漏鬥尾部噴出恐怖的能量波。
這能量波中甚至還夾雜著引體波,1號星城內部無數設備受到引力波影響,一些甚至直接損壞。
好在引力波並不算強,隻針對了那些反重力反引力裝置。
“之後在星港中甚至要加入反引力裝置!”嚴夏感慨一句。
越來越複雜了。
這或許就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代價。
不斷複雜化。
至於簡單化那種返璞歸真的科技,對於還處於探索期的技術來說尚且需要等待時間。
“計算出來了,加速度達到了452k\/s。”椘在一旁說道。
這是加速度,而不是飛船速度。
這個加速度太恐怖了,意味著加速到光速也就11分鐘。
而加速到安哥拉漏鬥的極限應該隻需要9分鐘。
“好在使用了最新型的奇銀材料,船身主體大部分材料和科技都是現在頂尖的,霍斯笛也不是血肉生命。”
嚴夏覺得,若這些點有一點不符合,這艘飛船都飛不了。
之前聯邦的加速度,說是瞬間達到了幾萬公裡每秒,但實際上瞬間隻是相對而言。
一般的加速度都是在50到90k\/s之間。
而這直接跳躍了近5倍加速度。
已經到達了飛船理論能承受的加速度的極限。
“還有一輪磁環加速!”